长沙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去年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加380亿元,税收收入500亿元
本报讯 2013年长沙第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实现了第三产业增速超越GDP增速,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扭转了近年来一直回落的态势。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湖南省长沙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统计显示,长沙第三产业总量迅速扩大。2013年实现增加值2915.01亿元,比上年增加380亿元,占全市GDP增量的50.4%,是全市三次产业实施“产业倍增”目标最快的行业,走在“产业倍增”目标前列。2013年第三产业增速为12.1%,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第三产业增速首次超越GDP增速。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占GDP比重一直下降的态势。
2013年长沙第三产业各行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升级内部行业结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改质提升的同时,实现了稳步发展。全市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3年,全市交通以建设“大交通”为目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得到全面发展。全社会运输周转量达410.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公路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3.6%,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8.7%,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0.7%,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和0.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22.7%和14.3%;住宿、餐饮业出现较大回落,比上年分别回落18.3和7.4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增速提升,全年实现零售额5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提升2.8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销售稳步回升,全年实现零售额19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提升1.1个百分点;中西药品销售增幅回落,全年实现零售额14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回落32.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热销,受黄金价格持续走低影响,珠宝类商品销售趋好,成为市场消费的一大亮点,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5.1%,提升12.5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3年,全市信息传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中有升。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创税能力更强。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达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1.2%,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99.6亿元和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和9.1%。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成为长沙市吸纳就业渠道最广的优势产业。第三产业由于就业领域广阔,可以容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已成为开拓劳动就业渠道的产业依托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89.93万人,比上年净增8.42万人,占新增全社会从业人员的94.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2.4%,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刘亦彪
——文章刊发于2014年3月28日《中国信息报》统计读数栏目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