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以“数”促“实”,推动“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衡阳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风口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8-2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以“数”促“实”,推动“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

衡阳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风口

■ 李林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全面深度融合,促进“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积极转型。截至2023年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连续3年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数字产业发展动能进一步集聚

近年来,衡阳不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强一批重点数字产业项目、产业集群,形成了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为核心载体,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区块链产业园、创新中心等为发展主体,工业互联、数字交通、数字乡村、智慧城管、智慧粮安为主要应用场景,工业富联智造谷、蘑菇车联、酷哇机器人、博思软件、码尚定制等为标志性企业的发展格局。

目前,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沿线已规划布局45个数字产业园区,实施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打造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十大高端平台载体为重要支撑,吸引了中国电子、华为、中兴、腾讯、京东、捷高等一批数字头部企业入驻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市6254家企业上云、1314家企业上平台,共有“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特变电工云集5G智慧工厂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天雁机械等3家企业场景入选国家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金杯电工质量精准追溯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南岳电控等4家企业入选“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的上榜企业。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年来,衡阳以申报创建“千兆城市”为契机,加快构建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企业“上云赋智”架好“数字高架”。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873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4.2个;5G用户占比41.79%,实现乡镇一级和重点村落的5G网络全覆盖。

衡阳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首创设立并连续3年成功举办“衡阳数字经济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院士、专家、业界大咖汇聚,“把脉”衡阳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衡阳全面、广泛且多元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

为深化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衡阳以“智赋万企”行动为抓手,加快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力推进电气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已打造智能制造企业88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21个;镭目科技、特变电工两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蘑菇车联智慧交通项目成为享誉全国的数字经济智慧交通标杆;23个项目入列湖南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03个项目入选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

衡阳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与电商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通过借助京东智能城市(衡阳)数字经济产业园资源,加速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扩大了衡阳特色产品的影响力。目前,全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已达80余家,孵化培训跨境电商业务试点企业30余家。2023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16.3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86.0%。网购的活跃带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2023年完成快递业务量近1.45亿件,增长14.6%,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2.50亿元,增长14.6%。

与此同时,衡阳市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市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已分别建成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和75个;建成智慧渔政监控系统指挥中心1个和监控站点120个;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00余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两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有序,“身份证”企业入驻 694 家,1013个农产品进驻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317家企业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文章刊发于2024年8月29日《中国信息报》经济观察栏目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