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天眼”功 夯实普查基础——湖南局开展遥感测量轮训侧记
淬炼“天眼”功 夯实普查基础
——湖南局开展遥感测量轮训侧记
■ 易 贝 罗 彬
日前,湖南省统计局在长沙成功举办首次遥感测量轮训班。这场为期近半月的培训,让湖南统计系统的“新农人”们逐步掌握了利用“天眼”观测大地、借助图像审核数据的新技能,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筑牢了技术基础。
此次轮训并非“从零起步”。此前株洲渌口区在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遥感测量试点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已成为培训中的“活教材”。在既有经验基础上,本次培训打破了“单向授课”的传统模式,构建起理论讲解、现场实操与即时答疑相结合的闭环教学。授课教师紧扣农业生产实际,围绕卫星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与解译技巧、不同地物类型的光谱特征差异、外业核查流程及软件基本操作等专业内容展开细致讲解,从理论到案例,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深入浅出。
教室里学习氛围浓厚,不少学员的身影令人动容。长沙市统计局的唐璐瑶每节课后都会梳理出一套逻辑清晰的操作手册,整理成详尽实用的“学习宝典”,并无私分享给班上同学;54 岁的莫宏文是湘潭市统计局的“老统计”,为了看清屏幕细节,他每天搬着小板凳紧挨讲台听课。他感慨道:“过去靠双脚跑地块,一天下来核查不了几个村。现在用遥感技术,半天就能比对上百块地,这新本领一定要学好!”
培训最后一天,一场为期2小时的“实战考核”如期举行。学员们需要对遥感影像中的上百个地块进行解译,找出错分、漏分地块,标注疑问区域,填写核查建议。“遥感测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块地判错,可能影响整个区域的播种面积统计。”老师的叮嘱让每位学员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全体学员顺利通过考核。结业仪式上,大家手捧沉甸甸的结业证书——这不仅是这段充实学习时光的见证,更是未来“解锁新技能”的底气。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及时且必要,返回岗位后一定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而遥感测量技术正是提升数据精度、拓展统计维度的“新利器”。这场轮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统计思维与科技手段的深度碰撞,为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在遥感应用方面扫除了盲区,也增添了一份从容与笃定。
——文章刊发于2025年10月14日《中国信息报》头版要闻栏目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