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被访者认为医疗费用仍然偏高

来源:    发布时间:2002-09-30

打印本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保证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家计委联合国务院纠风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8月中旬到10月底开展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为了真实掌握居民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评价,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00余位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成居民享受公费医疗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严重的浪费,另一个是一部分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建立和扩大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据调查,目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占43.2%,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占8%,两者合计居民比例占51.2%。此外,还有24.6%的居民属于公费医疗保险,23.6%的居民属于自费,未回答的居民占0.5%(表1)。这表明,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幅射范围仍需要进一步扩大。为此必须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各自的支付范围,使社会保险及其幅之身范围的扩大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医疗服务费用仍然偏高

  费用偏高是医疗服务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用药,而且从长期上看也影响医疗服务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据调查,根据居民收入,对目前医疗服务价格,除2%的居民未回答外,认为偏高的居民达66.8%,认为合适和偏低的居民分别只有29.6%和1.5%(表2)。同时,对将来投医问药的费用,表示很担忧的居民占17.6%,表示有所担忧的居民占65.8%,两者合计居民比例占83.4%;而表示不担忧的居民只占14.1%,另外2.5%的居民没有回答(表3)。这种情况必然影响群众就医卖药上的即期和预期支出。因此,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必须降低医疗成本,纠正医疗服务上的不正之风,使居民在医疗上的支出与居民收入相适应。

救助低收入人群

  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需要以社会保险为重点,同时也需要医疗救济,要在社会保险重点突破的同时,努力实现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在建立城市最低保障线制度中,多数还只是解决生活救济,而没有高度重视医疗救济这一重要方面。据调查,除8.5%和1.5%的居民分别表示不清楚和未回答外,认为政府有必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平民医院”或医疗救济的居民占58.8%,而表示没有必要的居民只占31.2%(表4)。毫无疑问,政府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救济,不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重视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调节和医院实行人道主义的重要表现。

调查数据——

表1:您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属于哪一种?
公费医疗保障          24.6%
社会医疗保险          43.2%
商业医疗保险             8%
我属于自费            23.6%
未回答                 0.5%

表2:从您(家庭)收入水平看,您认为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合适吗?
偏高                  66.8%
合适                  29.6%
偏低                   1.5%
未回答                   2%

表3:您为将来投医问药的费用担忧吗?
很担忧                17.6%
有所担忧              65.8%
不担忧                14.1%
未回答                 2.5%

表4:您认为,政府有必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平民医院”吗?
有必要                58.8%
没有必要              31.2%
我不清楚               8.5%
未回答                 1.5%

[来源于 国家统计局]

近七成被访者认为医疗费用仍然偏高

1106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