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评论:要高度重视统计发布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05-06-16

打印本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等统计产品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统计工作与社会生活存在脱节现象,一些社会公众不了解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和统计工作,缺乏便捷地获取统计产品的渠道。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统计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理念不无关系。如闭门统计,不注重自身的对外宣传和统计知识的普及;偏重于满足上级部门和党政领导的需要,而忽视社会公众的需求;信息发布的透明度不高,方式单一,发布不及时等等。这样,一方面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经常受到一些质疑,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统计入世的新形势,推进统计公开、透明,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真正在统计工作上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搞好统计信息发布已是刻不容缓。同时作为政府“数据工厂”——统计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只有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发布,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其服务社会的使用价值,产生决策效应和公众效应。

    搞好统计发布工作,必须建立定期发布制度。即制定并严格按照发布日程表发布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在明确的时间内,通过统一的渠道获取统计信息。目前,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特别重视统计定期发布制度的建立。如香港政府统计处每年九月公布翌年约140个定期统计新闻发布日的详细时间表,各媒体和政府统计处都严格遵守这个铁定的“时间表”,届时如期发表统计新闻稿。

    最近,湖南省统计局制订了《2005年湖南省统计局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期一览表》和《2005年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发布日期一览表》。按此日程表,该局将通过《湖南统计信息网》等多种渠道对外定期发布包括全省生产总值(GDP)、工业、农业、投资、贸易以及物价指数等在内的57类统计数据和20类统计信息。湖南省统计局依照国际惯例,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让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能够平等地获取统计产品的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和推行。

    统计发布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在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同时,要大力发挥IT 时代“第四媒体”——网络等新型载体的优势来拓宽统计发布渠道。网上发布统计资料,无论是传播的广度、速度、容量还是传输成本,都是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众所周知,国际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的核心是要求加入国政府的统计政务活动要公开透明,让全社会在第一时间以平等的权利共享信息,而发布的介质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网站,因为只有网站才能保证第一时间和平等的要求。现在全国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统计信息公众网,应积极推进网上应用,全力提升网站为社会公众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其便捷优势,使更多的用户享受到统计部门提供统计公共产品的实惠。

    确保统计发布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在统计部门内部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与责任机制,统一规范发布出口。据了解,今年湖南省统计局确立了专门新闻发言人及其工作班子,并配套制定了《湖南省统计局统计产品管理制度》与“统一口径、统一时间、统一途径”的原则,以保障统计发布工作的有序进行。江苏、宁夏等地也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分别出台了《统计资料公开披露暂行办法》和《统计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同时,搞好统计发布工作,必须坚持面向用户需求。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研究和统计发布四个阶段。统计产品发布是连接统计产品生产与需求的桥梁。它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取得统计产品生产效用最大化作为衡量发布方式优劣的标准。因此,在发布数据信息的同时,除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布数据来源、调查方法与指标解释等内容,便于社会公众的查询和使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外,还应及时研究和把握用户需求,与时俱进地根据需求调整统计产品的生产,改进花色品种。可适时进行“统计产品供需情况”客户调查,由需求用户对发布的产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并借助统计网络发布的互动性和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估结果传递反馈到统计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统计制度方法设计和改革中,以正确引导后续产品的改进,最终促进统计产品的有效生产和供给以及整个统计工作的完善。

    可以预见,随着统计发布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产品将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人们将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统计就在大家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宣传中心  供稿]

网站评论:要高度重视统计发布工作

1106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