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岳阳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岳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一三五”基本思路,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岳阳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与1-4月持平。非公经济增长较快。今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1-5月,非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71.3%,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加速聚集。全市10个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7.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82.6%,比2018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1-5月,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5.0%,其中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高加工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1%、1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和5.7个百分点。新入规企业拉动明显。1-5月,165家新入规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1.7亿元,预计年平均产值约为7500万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3.7%,第二产业增长25.7%,第三产业增长7.4%。从投资结构看,1-5月,全市民生工程投资增长28.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8%,工业投资增长23.9%,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2、8.5、9.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4.4%,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7.2%。从投资项目看,1-5月,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90个,共完成投资280.96亿元,增长23.1%。全市共新增亿元项目 53个,在建亿元项目总数达到272个,本年完成投资增长25.1%,亿元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稳步发展。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48亿元,增长10.0%,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快于城镇消费。城镇消费增长9.8%,乡村消费增长11.0%,乡村消费快于城镇消费1.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高于商品零售。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增长9.8%,餐饮收入增长11.4%。热点商品增长平稳。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53亿元,增长12.1%,从热点商品来看,粮食、食品类同比增长9.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19.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3%,金银珠宝类增长26.1%,通讯器材类增长22.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7%。
(四)对外经贸来势较好。今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外贸、外经、外资“三外联动”,多措并举“稳外贸”,外贸进出口保持高增长态势。1-5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09.43亿元,增长29.7%。其中,出口60.61亿元,增长32.8%,进口48.82亿元,增长26.1%;一般贸易额为93.56亿元,增长18.69%,占比85.5%;加工贸易4亿元,增长8.45倍;城陵矶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为58.76亿元,增长68.65%;实际利用外资24945万美元,下降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467万美元,完成进度129.3%,居全省第2位。
(五)物价水平温和平稳。消费价格涨幅温和。1-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增幅比1-4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全市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呈全面上涨趋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7%,衣着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4.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1%。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8%。工业品价格总体稳定。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持平。1-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7%。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企稳回升基础不牢。一是“两厂”生产形势不佳。受国际油价、“地方炼油厂”市场冲击以及加氢装置检修等多重影响,1-5月,“两厂”总产值同比下降6.4%,比1-4月收窄0.7个百分点,预计影响全市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政策关停影响较大。受环保政策趋紧、淘汰落后产能、安全生产治理等影响,5月全市停产企业77家,其中造纸企业16家、化工企业11家、其它重污染企业2家,已停产注销企业6家,经测算,影响1-5月全市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基数217亿元,影响全年增速约4.0个百分点。三是支撑指标乏力。1-5月,全市累计工业用电总量30亿千瓦时,下降8.2%,居全省11位;实缴工业增值税17.24亿元,下降20.6%。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民间投资活力不强。1-5月,民间投资376.0亿元,增长20.5%,比去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7.1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低迷。受规范清理PPP项目和严控地方债务影响,1—5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幅分别下降18.1%、0.1%、6.6%、5.1%,已经连续下降14个月。三是房地产投资放缓。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意愿下降,房地产投资呈回落态势,1-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3.67亿元,增长15.7%,比1-4月回落2.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0个百分点,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59.15万平方米,增长5.4%,比1-4月回落10.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放缓。
(三)运行质量欠优。一是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受“两厂”减收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16亿元,增长0.8%,增幅比1-4月回落4.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0.6亿元,下降2.7%,比1-4月回落6.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32.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8.93亿元,增长4.9%,比1-4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42亿元,增长7.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持续下降。今年来,受部分重点企业生产效益影响,全市企业经营效益呈下降趋势。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6.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下降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3.5%,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1-4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4%,较上年同期回落18.2个百分点。
三、后段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稳定工业发展。一是培育工业新增长点。积极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加强与工信局等部门的配合,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及时将新竣工投产工业企业和规下升规上的工业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范围,竣工投产后要第一时间申报入规,尽早带来实际效益。二是继续推进企业帮扶行动。加大对困难企业帮扶的针对性,如针对“两厂”生产形势不佳问题,应规范收税程序,加大对成品油储罐资质和合法性审查,为“两厂”经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停产企业,要促使尽快复工复产,同时,全面推动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造纸、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使其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力促投资增长。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新开工“2+10”工程及2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关注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尤其是对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等大型产业项目要实施监测,及时化解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与瓶颈,确保如期推进,尽快竣工投产达效;同时,加快推进复星合力项目、东方雨虹扩建项目、九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度。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抓好供水、气化湖南、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智慧建设增效等六大基础设施工程。三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抓好民间投资的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全力推进“放管服”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和融资环境,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大力推进PPP模式,增强民间资本投入信心和意愿,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强化动态监测。继续全面完善全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经济运行调度监测体系,对主要指标数据的监测继续采取事前调研分析、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精准施策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努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稳增长,确保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监测、预警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