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娄底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今年以来,娄底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趋缓。一季度全面实现开门红,二季度部分指标呈现回落趋势,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运行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8.94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53.1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273.61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342.19亿元,同比增长8.0%。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46亿元,同比增长3.4%;蔬菜种植面积27.26万亩,同比增长5.5%,蔬菜总产量54.7万吨,同比增长3.8%;春夏播稻谷面积180.54万亩,同比增长0.18%;春夏收粮食作物产量2.86万吨,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工业经济止滑向好。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3月的增长8.2%下滑到1-4月增长6.5%,1-5月增长6.3%,1-6月增长6.7%,虽然波动较大,但及时扭转了下滑趋势止滑上扬。1-6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6%、16.8%,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2.9个和10.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6.0%,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向中高端迈进。 三是服务业发展亮点较多。交通运输邮电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市公路客货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7.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9.2%;金融业发展提速。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11.8%和16.5%;股票成交额增长10.9%;保费收入增长10.8%;房地产业形势较好。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5.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3%;其他营业性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5月电信业务总量增长92.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

  (二)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受钢铁、水泥等行业效益较好、房地产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企业所得税和契税增收较多。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9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8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服务业效益较好。1-5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6.2亿元,同比增长9.3%。二是“四上企业”个数不断增加。1-6月全市申报入统工业、批零住餐业、建筑业、房地产、规上服务业企业共计41家,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1个。6月国家管理的在库一套表单位2101家(不含203个投资项目),其中工业企业90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37家,其中工业企业增加102家。三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6月末,全市制造业新增贷款7.5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0.0%。四是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国家高新区创建取得进展,出台了《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市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申报省级众创空间,5家企业创新成果申报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国际合作奖。今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家。五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优。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3.2%,重点领域投资增速均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六是消费市场保持稳定。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七是对外开放取得成效。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58.9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5.6%,增幅居全省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八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4%和10.7%。6月末,全市住户存款1455.59亿元,同比增长10.5%。九是劳动就业形势较好。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1万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0.91万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367万元,带动就业1847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的较低水平。

  二、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忧。今年以来,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生猪生产压力增大。上半年我市生猪出栏189.48万头,同比下降8.3%,生猪存栏200.91万头,同比下降9.3%,能繁母猪存栏19.41万头,同比下降14.8%。我市生猪生产连续四个季度呈下滑趋势,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大幅下降。由于母猪和仔猪价格涨、疫病防控难、污染治理压力大,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对补栏持谨慎态度,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能繁母猪大幅减少,产能不足,对下半年生猪生产形成压力。

  (二)工业经济增速回落。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低于一季度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停产企业较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业等行业停产停业企业较多;二是支柱行业拉动作用减弱。钢铁、水泥、火电等全市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于去年达到高峰,今年难以再保持强力拉动作用。因基数过大,下半年将成为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三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1-6月各县市区规模工业累计增幅最高的为9.8%,最低的为0.8%。

  (三)个别指标影响第三产业增速下滑。非营利性服务业中营利性活动营业收入快速下降。从一季度的同比增长15.9%到1-5月的同比下降12.9%,跌幅达28.8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下半年,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狠抓政策落地落实,积极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市要以省“五个100”、市“五个一批”项目为重点,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和“项目建设大比拼”,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建设推进落实机制。推进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18个,其中产业项目112个。以现代制造业、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紧盯乡村振兴、基础建设、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重大项目500个左右,其中产业项目200个左右。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竣工投产项目245个,同比增长46.7%。各级各部门要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督促产业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和申报入统,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二)以稳住工业为着力点来夯实经济较快增长基础。工业稳,则全市经济稳。一是要做好停产企业的复产帮扶。尽快形成部门合力,有针对性地扎实做好企业帮扶,及时化解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早日复工复产;二是要抓好准规模企业的申报入统。各县市及时跟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竣工,确保在建项目如期投产达标。有力推动《湖南省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做好个转企工作,一旦入统条件成熟,尽快申报入统;三是要抓好相关匹配指标夯实数据评估基础。继续高度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公路货运周转量等工业支撑指标运行,确保相关指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匹配和支撑。

  (三)以提升服务业为突破口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服务业已成为全国全省经济运行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一直以来,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的弱项和短板,近几年来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强要素保障和市场主体培育,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5月份,市政府召开了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全市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规划,明确在文旅体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商务、健康养老与家庭服务、科创信息与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七个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抓紧推进,力争早日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易丽花]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