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底色稳健、特色鲜明、亮色凸显
今年以来,常德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经济运行好的势头不断延续、进的步伐不断加快、新的动力不断成长,发展的底色更稳、特色更明、亮色更亮。
一、经济发展底色稳健
(一)经济运行稳。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8.7亿元,增长7.7%,在全省增速较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逆势回升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业增加值117.8亿元,增长2.8%,增速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态势;二产业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8.0%,增速为新常态以来连续2个季度跑赢GDP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820.6亿元,增长8.2%,较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长稳。今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呈现高开稳走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大类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0.3%,12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有969家,企业增长面达76.2%。从关联指标看,工业用电量达24.9亿千瓦时,增长1.8%,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工业增值税14.5亿元,增长20.4%。
(三)服务业发展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8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服务业29个门类中有24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在20%以上的行业有13个。
(四)投资需求稳。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继续高歌猛进,增长40.5%,比国有投资快58.9个百分点,增速创下近5年同期新高,占投资总额比重达到61.1%,扭转了多年来“国快民慢”的投资格局。从投资方向看,第二产业仍然是投资热点,增长42.0%,比第一、三产业分别高出40.3个、42.8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2亿元,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从消费特点看,消费市场呈现乡村快于城镇、限上快于限下趋势,其中乡村零售额117.0亿元,增长12.4%,城镇零售额468.2亿元,增长9.6%,乡村增速高于城镇增速2.8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增长11%,限下零售额增长9.7%,限上快于限下1.3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稳。一是财政收入稳中趋缓。今年来在减税降费因素影响下,全市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从年初1—2月的7.4%,逐月回落至上半年的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相对稳定,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亿元,增长4.9%,其中税收收入62.8亿元,增长3.9%。二是金融业发展保持平缓。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运行呈现存贷余额增速稳中回落、资金利用效率逐月提升态势,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34.0亿元,增长3.5%,贷款余额1997.6亿元,增长15.2%,存贷比站稳60%关口达到61.8%。
二、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一)支柱产业释放新活力。全市核心产业烟草产业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深度调整之后,今年开始触底反弹,行业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上半年烟草行业增加值达到284.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十大非烟工业总体呈现回暖趋势,完成增加值168.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5%。
(二)新兴产业迸发新动能。一是先进制造业来势喜人。上半年,在中联系企业为龙头的带动下,全市装备制造业展现出硬核实力,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4%、19.4%,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同样表现突出,增加值分别增长19%、10%。二是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规上服务业中的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9.3%、20.4%、26.5%;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1112.7万件,同比增长19.7%,实现业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3.4%。
(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去年持续下滑负增长的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今年来呈现出复苏回暖态势,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增长28.3%、14.4%、21.2%,湘佳牧业、辣妹子食品、武陵酒业产值增速均在10%以上。规模以上传统服务业中物业管理、娱乐业表现不俗,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4.4%、23.3%。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油菜籽保持增长,家禽养殖回暖向好,家禽出笼增长9.3%。
三、转型发展亮色凸显
(一)经济结构调优。一是投资结构调优。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分别增长46.1%、35.2%,比一季度分别提升7.1个、28.8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增长29.9%,占投资的比重达到54.9%。二是消费结构升级。限上零售行业中,享受型、环保型、智能化消费增长较快,金银珠宝、化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2%、20.4%;新能源汽车增长126.4%,智能家用电器增长24.4%。三是工业结构优化。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7.1%,高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6.7%。
(二)企业效益较好。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全市实体经济营利空间进一步释放。一是工业效益稳步提升。今年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保持在15%以上,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2.9亿元,增长2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7.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二是服务业效益保持稳定。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0.5%,29个服务业行业均保持营利状态。
(三)新增动能增强。一是招商引资增速较快。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增长19.9%,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79.6亿元,增长18.7%,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二是新入规企业增加。6月末全市四上单位总数达到307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6位。新增“四上”单位81家,比去年同期多11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3位。三是新产品产值攀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0.8亿元,同比增长52.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70个百分点。
(四)民生水平升温。一是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上半年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5848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92人,同比增长3.7%,完成年度计划的60%。二是市场物价总体较稳。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物价涨幅虽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但总体仍处在温和上涨区间。三是民生实事进展较快。上半年,省为民办实事中,完成进度超过50%的有11件,超过80%的有7件,其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推行一村一辅警、新建4G站行政村等实事已经全面完成,10千伏以及下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已经完成目标投资额的99.1%。
[审核:徐 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