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背景下郴州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情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绿色发展背景下,近年来,郴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进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近几年来郴州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举措及成效
推动郴州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是郴州工业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十二五”以来,该市按照既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又要完成省里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这一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力推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
(一)印发节能文件,制度保障成效彰显
“十三五”(2016-2020)是郴州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为实现节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目标,根据中省相关文件精神,该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郴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四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郴州市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方案(2016-2020)》《郴州市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郴州市工业节能“十三五”规划(2016—2020)》《郴州市2017年产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做好2017年郴州市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淘汰改造情况调查的通知》《关于全市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工业燃煤锅炉淘汰整改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郴州市“十三五”节能规划》等。这些文件对郴州当前的节能降耗、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清洁能源改造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为全市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因地制宜实施,转型升级成效益显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郴州在推动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上采取了系列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能耗行业实施节能技改带动示范工程,力促企业提质增效、节能环保;二是在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实施高耗能产业退出机制,力促产业成功转型。
1、实施节能技改带动示范工程,力促高耗能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郴州重点打造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充分发挥示范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以嘉禾坦塘工业园铸造企业“煤改电”节能改造工程,带动郴州市铸造行业的电能替代改造;以桂阳县华南有色金属循环型产业示范基地微能源网项目,带动郴州市13个国省级工业园区建立智能化区域能源生产、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区域用能结构的多元化;以宜章彩虹纸厂节能技改工程,带动郴州市造纸行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通过桂阳县空气能热泵电烤烟新工艺试点项目,带动郴州市烤烟房改造,提升烤烟工艺。通过探索示范工程带动机制,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该市嘉禾县铸造业和永兴县资源回收利用业就是通过技改促进高耗能产业提质升级的良好例证。2017年以前嘉禾县铸造企业共有400余家,在节能技改环保政策推动下,很多企业被兼并、重组或转型至其他行业,目前该县共156家铸造企业,其中入驻经开区的企业53家。作为全省唯一以铸造产业立园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嘉禾经济开发区将抢抓中省战略构想新机遇,立足中国制造“2025”,以铸锻造产业为根本,构建主业突出、多点发力的“1+2+N”产业发展体系,通过提质转型、开放协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加快由“铸造”向“制造”、“智造”的快步迈进,将园区打造成为江南铸锻造产业核心承载地,郴州装备制造业新兴增长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工业集中区所辖的太和工业园与柏林工业园主要以城市矿产综合回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主导产业,是该县传统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整合升级入园发展的主要载体。该工业园由原来的137家企业整合为现在的30家企业,目前已全部完成“煤改气”技改项目。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处理各类危险工业固体废弃物50万吨、报废显像管玻璃10万吨,生产微晶玻璃板材8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粒料1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力促高耗能产业成功转型。
郴州市在对高耗能产业实施节能技改促企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积极探索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桂东县经济做“减法”,全面退出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的成功做法就值得借鉴。
桂东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远近闻名的“养生天堂、避暑胜地”,森林覆盖率达85%,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全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称号。2015年全县境内有7家化工企业,对于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桂东县来说,这7家化工企业意义非同一般。这7家化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3.43万吨,生产总值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2013年实现产值1.98亿元、创税1000多万元,为财政增长、群众就业与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关闭化工企业,县里每年将损失税收近5000万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0%,并直接影响电力、运输等相关产业。面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艰难选择,桂东县狠下决心选择了后者。2014年初,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环保、国土等部门,对全县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召开行政决策听证会。县里决定从2014年6月起逐步关停县内化工企业,制定了化工企业关停实施方案,并免费为企业职工开展就业培训,积极举办招聘会,帮助他们再就业。当年8月,湘肇化工和节光化工停产,并相继拆迁。2017年,桂东县化工企业全面退出到位,实现化工产业彻底“清零”。面对桂东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各化工企业负责人最终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化工企业退出了,桂东县围绕打造全国茶叶之乡、南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如今,康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华能风电、牛郎山风电、叮当动漫、生态医药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桂东,成为桂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桂东还将仅有的两座煤矿关闭,关停境内所有非法砖厂,并对工业引进实行严格准入制度,进一步剔除污染因素,近两年先后拒绝了30余个重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落户。
(三)淘汰落后产能,节能举措成效凸显
近年来,郴州市着力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1-2016年,全市关闭小企业400余家,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生产线500余条,其中进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公告的企业72家。有色冶炼企业从2013年的200余家整合到2016年50余家,完成关闭退出煤矿71个。大力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工业企业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86台的任务已全面完成。通过排查摸底,全市共有29家企业(含造纸行业企业20家,水泥行业企业9家)符合省工信厅《2019年利用能耗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目前已上报至省工信局、省发改委。
(四)加强能耗监测,节能监察成效明显
“十二五”以来,郴州市强化对重点用能企业的日常监管,跟踪掌握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将年综合能源消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电力消耗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列为全市重点用能企业,通过强化节能监察,摸清企业底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该市将宇腾有色、丰越环保、鑫源矿业、桂阳银星等高耗能企业列为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单位,引进国网湖南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免费安装能源在线监测系统。为推进全市工业节能,掌握企业节能用能情况,该市下发《关于对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对全市68家年耗标煤2千吨以上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市电石、铁合金行业企业的能耗达标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供电企业、小水电站等重要电力用户以及“三高一资”企业开展淘汰落后变压器专项执法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尽管郴州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了一些经验,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高耗能产业对当地经济支柱作用明显,转型发展仍任重道远。
(一)高耗能企业仍是郴州工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主力军”
2019年9月,全市列入联网直报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120家,其中六大高耗能企业399家,占比35.6%。今年1-9月,六大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281.37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的82.8%,高耗能企业个数与能源消费量占比均与去年同期持平。2019年9月,能源消费量排在前10位的企业共消费能源26.8万吨标煤,占所有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61.5%。2018年,全市六大高耗能工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5%,也是自“十二五”以来连续多年保持在45%以上,比全省平均高近10个百分点。
(二)节能环保意识薄弱是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的“绊脚石”
近几年,尽管该市对生态环保工作抓得紧,也抓出了成效,但各地看重的仍然是GDP,而不是能耗。各区县在发展的问题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但是,对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对待节约的问题上,还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单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管理,资源环境成本账算得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步伐。
(三)节能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是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的“拦路虎”
改善企业高耗能现状、实现节能目标,重点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和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两者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中央资金资助的节能项目门槛过高,争取难度逐年加大,仅以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投入无法满足需求。如:众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含有有色金属废渣料中回收各种有价金属的环保企业,是达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2012年创建投产,公司注册资金2.18亿元,2018年底,年产值已达12亿元,累计纳税已超过3亿元。目前该企业已投入1.2亿元用于环保设施设备和生产线改造,如果全部按照环保要求更换设备需要投入2.2亿元,而当地政府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技改资金的大量投入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一定程度也挫伤了企业环保技改的积极性。嘉禾县永华工贸实业有限公司在“煤改电”的过程中,前期投入的成本较大,政府相关政策补贴未落实到位,且要求企业套用全国技改通用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与众德、永华一样,都希望政府在资金扶持、人员招工、政策倾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解除后顾之忧。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效应缓慢是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的“肠梗阻”
在国家调结构、去产能、压能耗的新经济常态背景下,虽然该市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独大现状依然是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郴州高耗能产业总体仍处在粗加工阶段,产业链不长,精深加工较少。而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方兴未艾,但受限于优质产业培育的周期性,因此总量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小,带动和聚集效应发挥缓慢。高耗能产业想转型至战略性新兴产业或生态环保类产业,必须具备多方面条件,现阶段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推进。
三、进一步推进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对策及建议
“十三五”是郴州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进一步推动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对推进工业企业科学用能、系统节能,对推进全市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意义重大。
(一)完善制度管理,进一步加强用能监管
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把好项目准入关。针对全市高耗能单位,研究制订能源消耗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和设计规范,制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高耗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人员,加强对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工业节能执法监督机构,充分发挥机构执法监督职能,持续开展日常节能监察。加强能源消费监管,开展高耗能行业专项节能监察,加大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用能设备淘汰销毁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节能意识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使节能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构建全市范围内的节能信息平台,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提供所辖范围的年耗能总量、能源构成比例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构成、利用效率、综合能耗、单位能耗、节能技改效果评价等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各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能源严峻形势、节能降耗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予以曝光,营造浓厚的社会节能氛围,使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企业推广应用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节能经验交流和节能产品展示宣传活动,同时将节能降耗纳入各级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三)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改
突出抓好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清洁生产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地方财政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滚动实施100个节能降耗增效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支持和鼓励企业、产业聚集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投融资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业节能投融资机制。执行鼓励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对生产和使用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的产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继续推广应用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高效球磨机,煤炭行业地源热泵、低浓度瓦斯发电,合成氨行业综合节能技改,氯碱行业离子膜改造,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锡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多金属尾矿综合回收萤石技术,铅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高效电机、风机、水泵、锅炉等节能设备。
(四)加快转型步伐,进一步推进新兴产业
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型步伐,一方面应加快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等行业节能降耗及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一方面应借鉴桂东县做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郴州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实践中证明: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支撑和特点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新路,就是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比如,在资兴、汝城、桂东等生态环境好的地区着力打造集旅游、民宿、乡村休闲业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并逐渐带动全市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类似产业,同时进一步推动全市第三产业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娟]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