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沙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加速培养全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智能制造实现大发展。当前,全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实现大跨越,引领长沙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智能制造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亮点
长沙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了《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自2015年启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来,先后通过了五批试点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6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9家,1-9月实现营业收入2695.41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235.42亿元,同比增长12.2%。
(一)智能制造示范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一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长沙的智能制造发展起步较早,在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后,各项政策迅速出台,致力于构造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在智能制造变革浪潮中,长沙智能制造发展抢先布局,抢占制高点,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随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464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稳步推进,引领带动全市2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进程,长沙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二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发展形势向好,为长沙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对长沙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加大。1-9月长沙规模工业生产运行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9.1%,其中试点示范企业累计增速14.9%,高出全市增速5.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1%。三是创新驱动日益增强。试点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月研发经费投入为89.85亿元,同比增长56.7%,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84万人,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48.1%。四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随着全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作的推进,长沙工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为44.04万元/人,同比增长12.0%。
(二)智能制造示范加快工业结构优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单项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或整合集成阶段向协同创新阶段过渡,在设备自动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智能服务等一个或几个方面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如红太阳光电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和海洋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与机器人焊接等项目,通过数字化车间和智能机器人从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上实现“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的转变;如耐普泵业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设和深拓智能设备公司的装备制造物联网管理平台的建设等项目,通过融合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上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如中联重科的中联盒子产品开发和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桥梁智能检测机器人等项目,通过高技术研制与开发出可直接投入应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目前,全市464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涉足了工程机械、汽车、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六大优势产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涵盖了制造业26个大类行业,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大类行业的83.9%。示范企业项目在智能化改造、智能产品生产和服务、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引领全市制造业各大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373.35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059.17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全市增速10.7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77.1%,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1-9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21.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6个百分点。
(三)智能制造示范推动工业质量提升。一是集约发展成效显著。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遍布了全市9个区县(市),覆盖了全部园区,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的89.7%(即322家)集中在园区,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园区增加值的67.4%。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各大园区特色行业集聚发力,形成了长沙高新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的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示范、长沙经开区以工程机械和汽车为主的智能制造创新示范、望城经开区以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创新示范、宁乡经开区以安全食品和智能家电为主的产业创新示范、浏阳高新区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创新示范等特色示范。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长沙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一批工程机械企业成为大国重器的摇篮,长沙依托智能制造,为我国创造着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长的钢制臂架泵车”、世界上“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世界上首台“全智能型混凝土喷射机”、世界上“最长的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目前,全球工程机械50强有四强在长沙崛起,全国工程机械前五强长沙占了三强,混凝土机械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7%,起重机、挖机产量全国第一,长沙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工程机械作为优势产业成为中国名片,长沙智造享誉全球。三是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示范企业在降本增效上取得成效,1-9月试点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同比减少0.78元,每百元收入中费用同比减少0.72,下降幅度分别低于全部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18元和0.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同时,示范企业引领长沙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工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1-9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1%,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9.1%。
二、智能制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试点示范企业对全市工业智能化发展作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但是制约全市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一)智能制造创新技术发展不足。智能制造的发展侧重于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发展滞后,在先进制造等方面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从全市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的发展情况来看,工程机械、汽车、食品等优势产业部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处于较高层次,但仅存在少数企业的部分环节,其核心智能控制装置与部件产业基础仍较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还较低,大型工程机械所需的核心部件以及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互联网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中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目前全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对于固定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投入较大,而对于软件缺乏足够的重视,“两化”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二)智能制造改造成本压力较大。智能制造方式建立在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上,找寻合适的技术源来改造企业生产模式成为智能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现实中,大型技术供应商更多提供成套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改造成本高。而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旨在从根本上改革生产方式的工业革命,前期相关机器设备、技术学习以及研发投入过程中都会面临着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成本压力。尤其是领军型人才一流工程师、优秀技术工人的欠缺,部分企业从北上广等地采用高薪聘请,引进外来人才动用人力物力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这都导致企业改造成本过高。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来看,虽然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成本下降幅度大,但是成本还是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1-9月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收入中成本和费用分别为78.45元和9.65元,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54元和0.82元。智能制造企业改造压力较大,部分中小企业改造进程相对较慢。
(三)智能制造各行业协同发展不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经过高度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体系,遍布在全市各区县园区,但智能制造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五类关键技术装备,涉及到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智能制造新模式也随着技术、市场需求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并且相互交织。目前,全市智能制造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较为薄弱,制造业各个行业领域共享交流较少,协同发展不足。同行业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也相对不足,从示范企业中的示范项目发展来看,各行业企业在采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手段对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时,并没有建立有效机制进行聚集整合和链条延伸。对全市重点医药行业企业的调查显示,超七成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改造升级中更多地依赖于市外、省外的行业或企业,导致在全市该行业中难以推动形成上下游互联互动、互通有无、协作有序的产业发展。
三、对发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建议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结合全市智能制造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市场换产业的要求,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其引领、推广、带动作用。
(一)完善体系推进智造示范进程。目前,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覆盖制造业行业八成以上,相对较广,然而其中近六成企业集中在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电气机械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等六大行业,其他行业相对较少,企业项目对行业的引领示范较弱,需完善体系、统筹推进。一要继续加快已有行业示范项目智能化进程。对示范项目投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项目示范作用是否达标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组织完成验收工作,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二要完善示范项目的产业创新体系。继续扩大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一批覆盖行业全,且行业带动力和辐射作用强的集成创新试点示范。三要树立示范企业项目新模式的典范。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智能制造新模式的主导分类,开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分类树立典范,发挥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引领各行业的智能化改造。
(二)协作共享加强产业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一要鼓励企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对现有企业生产设备、装备、生产工艺条件的改造提升,着力提高新产业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加快创新技术,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分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二要共建共享交流平台。对于大多数采用传统方式的制造型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都是新兴技术领域,存在着技术落后、技术管理脱节等问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政府引导方式建立一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合作及公共平台的建立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三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对于复杂性技术系统,支持发展一批技术研究开发组织和国内外先进组织合作交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工业园区,与国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展开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力求在关键技术及装备上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推动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三)优化服务确保政策高效落地。一要尽快落地优惠政策。对于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长沙工业30条”和“长沙人才新政22条”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要尽快实施细则,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企业服务,助力智能制造企业解决资金、人才瓶颈。二要促进金融创新服务。综合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增加金融支持,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较好地控制风险并直接支持智能制造业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为智能制造设备提供企业和应用企业创新信贷服务。三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完善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和技术开发费用的认定等工作,统筹协调支持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形成政策的协同效应。对于强化人才机制方面,除了落实政策向外引入还要引导企业重视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智能制造重点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