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长沙市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电子商务应用蓬勃发展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对推动长沙高质量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长沙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以下简称规上单位)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呈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蓬勃发展等特点,信息化与企业融合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较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信息化基础基本形成。2018年末,全市8785家规上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的有8753家,占单位总数的99.6%,共拥有计算机52.0万台,较上年增长7.9%。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建设网络强国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率、宽带使用率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末,全市78.9%的规上单位接入了局域网,99.7%的规上单位接入互联网,其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88.4%,移动宽带普及率为22.0%。

  (二)信息化投入较快增长。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信息化投入得到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共有7912家规上单位有信息化投入,占单位总数的90.1%,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累积信息化投入金额78.63亿元,

  较上年增长38.9%,其中一次性投入为53.13亿元,较上年增长27.9%,运营维护投入为25.50亿元,较上年增长64.6%。

  (三)信息化管理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水平。2018年,全市共有8563家规上单位采用信息化管理,占单位总数的97.5%,其中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三大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全市规上单位应用率最高,应用率分别为88.2%、47.3%、37.1%。

  (四)互联网应用更加夯实。互联网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最大媒介,引导传统企业纷纷“触网”。2018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发电子邮件、使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使用网上银行,所占比重分别为91.4%、89.3%、81.6%。网站建设效果明显,2018年,全市共有4981家规上单位拥有网站,占单位总数的比例为56.7%,共搭建网站数量为5781个,较上年增长16.1%,通过自有网站进行宣传推广的有3212家,占单位总数的36. 6%。

  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一)电子商务交易快速增长。消费方式升级带动零售方式的改变,互联网零售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18年,全市共1265家规上单位有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710.50亿元,较上年增长88.4%,其中对境外电子商务销售额11.35亿元,较上年增长164.7%。电子商务采购1627.10亿元,较上年增长246.3%,其中对境外电子商务采购额22.02亿元,较上年增长236.5%。

  (二)批发和零售业电子商务领跑。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市共有1265家规上单位有电子商务交易情况,其中交易单位数量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数量分别为397、318、206个;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销售金额为710.50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全年销售额分别为583.75亿元、46.21亿元、38.68亿元;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采购金额为1627.10亿元,电子商务采购金额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采购额分别为934.30亿元、579.10亿元、80.96亿元。

  (三)交易行为以采购为主。2018年,全市规上单位电子商务交易金额达2337.6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710.50亿元,占30.4%,电子商务采购1627.10亿元,占69.6%。从企业规模来看,除小型单位电子商务采购金额低于销售金额外,大型、中型、微型单位都是以电子商务采购为主,其采购金额占交易金额比例分别为73.3%、67.0%、75.8%。

  (四)交易平台逐渐壮大。2018年,全市自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86个,同比增长20.9%,全年实现平台交易额1037.92亿元,较去年增长16.6%,其中湖南省交易额(按卖方所在地分)367.49亿元,较去年增长13.7%,占平台交易总额的35.4%。经过发展,涌现出58到家APP、中拓钢铁网、芒果TV等一批全国知名平台。

  三、企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投入亟待提升。2018年,企业信息化投入数量和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但是仍存在总体投入不足,总投入金额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偏低等问题。2018年,企业全年信息化总投入占全年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0.4%,从单位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均只占营业收入的0.3%左右,微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4.0%左右。从专业来看,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服务业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3%、 0.1%、0.1%、0.9%、0.1%、2.7%。

  (二)信息化管理不优。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全市97.5%单位使用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大部分信息化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或侧重于企业经营地某一方面,主要在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上采用了信息化,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的单位的比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7%的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使用了信息化管理,12.0%的企业在物流配送中使用了信息化管理。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全流程控制及应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难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化效能。

  (三)“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度不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顺应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也是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要求。但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全市“互联网+制造业”融合不强。2018年,全市28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互联网或内部网络的仅有1476家,刚超过50%,其中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动控制的仅占31.4%,自动优化调度生产线、在线开展网络化协同生产、在线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在线追踪产品生产过程占比均在两成以下。

  (四)信息技术人员短缺。信息技术人员的短缺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市规上单位没有信息技术人员的单位有2021家,占单位总数的比重为23.0%,信息技术人员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仅为2.9%。大部分信息技术人员只是简单对系统或者电脑进行维护与修理,缺乏既懂信息化建设又对生产管理有研究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四、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所以进程往往比较缓慢。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推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助、改善融资环境等办法,来激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软实力”。要重视信息化教育的开发和优化,加快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完善职称认定或专业考级等考评方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信息服务人才孵化基地。健全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保障机制和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吸引专业人才来长工作发展,培养出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留得住的高级信息化人才,打造信息化人才高地。

  (三)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大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融资信贷管理等管理技术上的研发与设计,以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能因子”,让传统产业实现“华丽转型”。

  (四)大力推动电商平台发展。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做大做强,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在长沙投建电子商务产业项目。加大在资金补贴、融资担保、物流配套政策、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新的跨越式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阚欢欢]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