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郴州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研究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了切实提高统计服务能力水平,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对全市1117家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企业创新情况调查”的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分企业创新情况和企业家调查问卷两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创新活动费用情况,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企业家对创新的认知情况、创新阻碍因素以及企业对创新的政策需求等等。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建设“创新型郴州”战略的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正逐步成为科技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产出不断增加,在建设创新型郴州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如创新认识不到位、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环境不优异等问题,为此,在对企业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企业科技年报,我们提出了促进全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全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发展有所作用。

  一、郴州科技创新活动概况

  1、创新活动基本情况。2018年共对1117家工业企业进行了创新活动调查,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数685家,占全部调查单位的比重为61.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占41.8%;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占8.6%;同时实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企业数占53.1%;既有产品或工艺创新,也有组织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占21.8%。

  2、创新活动开展情况。被调查工业企业中有内部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单位335家,占全部调查单位的37%;有外部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单位占1.5%;获取了外部机器设备和软件的单位占35.5%;从外部获取了相关技术的单位占0.4%;为研发或引入新的产品或工艺而进行的员工培训的单位占6.9%;将新的产品进行了市场推介的单位占2.9%;有相关设计的企业数占3.6%;有其他创新活动的单位占4.4%。

  3、创新活动费用情况。被调查企业用于创新的费用38.3亿元,比上年减少13.3亿元,其中内部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26.1亿元,占创新费用的68.1%;外部R&D活动经费支出0.46亿元,占创新费用1.2%;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支出为11.5亿元,占创新费用的30.1%;从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为0.22亿元,占创新费用的0.6%。

  4、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上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数745家,比上年增加54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66.7%。其中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占8.3%;申请了有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5.9%,申请了注册商标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16.7%;申请了版权登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3%;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7%;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15%;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4.7%;发挥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3.2%。

  5、企业家对创新的认知情况。从企业家对企业创新的认识上看,有22.4%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59.1%的企业家认为起了一定的作用,18.2%的企业家认为不起作用。从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关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对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的重要程度来看(共分高、中、低、没有影响4种程度,本文按影响程度高计算),有11%的企业家认为创新活动增加了产品品种或功能,有12.2%的认为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10.6%的认为开拓了新的市场;有19.9%的认为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有22.6%的认为提高了生产效率,有19.9%的认为降低了人力成本;有19.6%的认为节约了原材料,有19.1%的认为降低了能源消耗,有20.8%的认为减少了污染;还有20.7%的企业家认为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安全性。从创新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来看,有29.4%的企业家认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29.6%的企业家认为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34.3%的企业家认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32.6%的企业家认为内部的激励措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29%的企业家认为有效的技术战略或计划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从激励员工进行创新的措施及效果来看,有42.8%的企业采取增加工资或奖金来激励员工进行创新。这表明,直接的、短期的激励方式在我市企业占据主要地位。

  6、企业对创新的政策需求情况。从有关政策对2018年间本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有20.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大,有20.2%的企业家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大,有21.4%的企业家认为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大,有21.5%左右的企业家认为金融支持政策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大;有20.4%的企业家认为产业政策的影响大。

  7、企业对创新的战略认识情况。从企业在今后几年中是否制定了未来创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有565家企业家表示将制定技术战略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占全部企业51.5%,其制定最主要技术战略目标中,有54.6%的企业家表示将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实力,有20.9%的企业家将赶超同行业国内领先企业,有5.6%的企业家表示将赶超同行业国际领先企业,有2.3%的企业家表示将保持本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有15.2%的企业家认为要保持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状况。

  二、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科技创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前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整体能力较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不全、创新环境不优、创新型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企业对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如何保持和培养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1、企业创新活动的整体能力较低。2018年全市开展创新活动调查的1117家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有685家,占61.4%,占全部工业企业60.6%。科技项目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形式,2018年1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科技活动的企业413家,占全部工业企业36.5%。有研发机构单位数的企业128家,同比下降24.3%,其中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7.8万人,同比下降6.9%。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不强。

  2、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郴州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大多数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采取设备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对外部技术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科技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大多企业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命令—支配型”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科技人员处于这种管理模式的底层,是被动的执行者,很难建立起专业自豪感和专业献身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又是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在调查的1117家工业企业中,有80.3%企业没有开展内部R&D研发活动,自主创新活动开展困难,这反映出较多企业仍满足于维持现状,对面向未来市场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3、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相比差距更为明显。R&D活动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最主要途径。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水平和强度的主要指标。按照国际上认为R&D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只维持生存,达到5%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准,全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强度还很低,还不能达到维持生存的水平,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近几年全市的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量增长较快,但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低水平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导致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4、创新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显示,有243家的企业家认为缺乏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占全部企业的22.2%;有224家企业家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不大,占全部企业的20.2%;有221家企业家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自己影响不大,占全部企业的20.4%。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家不知道或者不能享有这些政策。2018年,全市的高技术产业企业仅有16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14.4%,没有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土壤,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5、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中自主创新人才仍较稀缺,尤其缺乏高精尖技术人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人员17.8人,同比减少6.9%,从事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数为0.8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4.5%;项目研究开发人员 0.7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3.9%。反映出企业科技队伍的水平亟待提高,科技开发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在创新激励机制方面,调查显示,仅有20%左右的企业对科技人员采取了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长期、持续、有效的措施,这说明企业对留住科技人才、保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还较弱,仍然难以摆脱“没人才得不到人才,有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低层次的知识结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导致全市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三、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体,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加快,它必将对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切实把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快提高全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创新型郴州的科技竞争力。就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一)营造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建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并落实好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法规,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让企业家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政策,使政策能够真正的惠及企业。二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制度,由科技部门牵头制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年度考核,对于创新活动投入和产出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并授予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优先支持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三是建立与企业家联系交流制度。利用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等组织,定期(或双月,或每季)举办科技管理部门与企业家“沙龙”,辅导创新政策,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专利资助力度,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五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利技术孵化中心)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条件和经营、办公场地等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六是建立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我市骨干企业以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合作),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联办、托办研发机构。二是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承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府管理部门优先支持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三是开展企业院(校)科技合作,组织“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举办高新技术成果发布会、先进适用技术推介会,组织企业技术难题项目对接等活动,建立科技成果网站,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四是争取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最新成果优先在我市进行转化,使我市企业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基地。

  (三)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促进法》赋予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国家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发挥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结合的桥梁作用。一是设立“一门式”服务窗口,从事科技查新、技术交易、技术咨询、专利申请代理、项目申报代理等服务。二是开展技术培训。为中小企业经营者、科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创新政策、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三是开展融资服务。辅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开展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融资业务,促进银企合作。四是成果转化服务。设立常设技术市场、成果展示中心,开展高校成果转让代理服务等。五是信息化服务。协助企业制定信息化规划、软件选型、二次开发,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建立网站等。六是技术转移服务。企业技术难题征集、承办企业院(校)科技合作事宜、组织项目对接、组织成果发布、先进技术推介等。

  (四)建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是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二是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家管理”的模式,鼓励承担科技产业化项目的企业入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三是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开展银企合作。四是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高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融资方式为有益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团队。一是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结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是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把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政府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四是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倪殷 刘子昂]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