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对湖南的影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我国经济在改革创新中运行总体平稳,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环境和政策支持,但世界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也给湖南带来了一些压力。下阶段,湖南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的积极动向,把握我国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各种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渐明,但乍暖还寒,“危”与“机”并存

  (一)世界经济有望复苏。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面不断拓宽,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略高于2013年。按照汇率法计算,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提高。一是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由于财政拖累减少、资产价格回升、家庭债务情况明显好转,美国经济呈现加快增长趋势。IMF最新预测,美国经济将持续加快,2014年增长2.8%,比2013年加快0.9个百分点;2015年增长3%二是欧元区经济有望止跌回升。欧元区正处于从衰退到复苏的重要转折点。2月份,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3,比1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PMI52.6,比1月份提升1个百分点。PMI数值显示欧元区经济体实现了20116月以来最快的增长率。2013年欧元区经济下降0.5%,2014年则有望增长1%三是日本经济继续复苏。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1.6%。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日本经济继续复苏。经季节调整,日本2月份失业率为3.6%,为7年来最低水平。四是新兴市场国家稳定增长。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约4.7%IMF预测2014年增长将升至5.1%。其中,俄罗斯增长2%,印度增长5.4%,分别比2013年加快0.5个和1个百分点。

  (二)下行风险仍未消除。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日本、欧洲的财政赤字持续增长。美国的复苏基础不稳,近期制造业和新增就业数据均低于预期。欧元区大部分国家仍处于紧缩中,难以明显回升。新兴市场国家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长期累积,抵御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弱,未来可能出现分化。二是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新兴市场国家冲击较大。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效应,已使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五国”撤出,造成相关国家本币大幅贬值、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巴西、印度等国央行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被迫连续升息来加以应对。三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较多。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双反、进口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政府采购、排他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政治局势动荡进一步升级,欧美、日本表示对俄采取制裁措施,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到冰点,有关国家经贸往来以及国际合作可能遇阻。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可能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

  二、今年我国经济“低速”起步,但发展前景继续看好

  (一)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我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落趋势,显露经济存在减速的可能,下行压力加大。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虽高于临界点,但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连续25个月下跌,表征工业产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4%,较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工业、投资及消费数据,均逊于市场预期,印证了内地经济的下滑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1.8%,同比分别回落1.3个、3.3个和0.5个百分点,均为近5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进出口总额增长3.8%,比上年同期回落1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量价齐跌,同步指标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同比也回落了1个百分点。

  (二)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既有前期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去杠杆化等主动调控的影响,也有处于经济弱周期,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考验的原因,还包含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因素。近期,国家通过汇率贬值和降低银行间利率,已使货币状况小幅放松;下阶段,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家将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加快铁路、保障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加大高科技、创新、环保行业等资金支持,及时拨付社会保障、保障住房、节能环保等预算资金等。此外,改革红利的释放也将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

  长期来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具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和潜力。2013年,我国人均GDP6767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1%,虽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近32个和25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的差距仍然较大;城镇人口的比重为53.7%,比美国、英国分别低28个和2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居民消费率也只有37%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57%的平均水平,有着巨大的提升潜力。

  三、抢抓国内外战略机遇,促进湖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际形势对湖南发展利好增多。一是外贸预期向好。世界贸易组织1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5%,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受益于美日欧经济出现好转以及国家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湖南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1月份,按美元计价全省出口额增长20.3%,比全国平均水平快9.7个百分点;2月份虽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下降,但全年外贸形势预期向好。美国作为湖南的第二大出口伙伴国,经济的加快复苏将对湖南进一步扩大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利用外资环境改善。1-2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5.72亿美元,增长12.7%,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6个百分点。近期,人民币汇率一改去年以来单边升值的预期,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有利于资本双向流动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湖南企业跨国投融资环境将得到优化。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降。2014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级产品价格低位徘徊。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消费价格将上涨3.0%,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下降0.6%,非能源价格将下跌2.6%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平稳,有利于湖南石化行业稳定生产成本;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利于冶金等高耗能行业提升盈利空间。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湖南释放巨大发展红利。从总体来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将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藩篱,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全社会潜力,对湖南来说也蕴藏着巨大红利;国家的宏观调控虽在短期内会对部分行业、部分领域产生一定冲击,但总体有利于湖南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较快发展。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激发湖南市场创造活力。2013年,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7.9%,低于全国超过60%的平均水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增长18.4%,还处于低起点、加速发展阶段;今年11日至310日,全省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0.1%96.1%,注册资本登记改革成效明显。下阶段,国家将在经济领域推动一系列改革,有助于湖南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减轻铁路、邮政、电信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广泛参与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湖南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湖南处于“一带一部”重要位置,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明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具有良好基础。今年,国家将继续推进自贸区发展,扩展内陆沿边开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双边自贸区和投资协定谈判,鼓励中国装备走出去。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湖南对接珠三角、长三角和上海自贸区,吸引外来投资,扩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品出口,便利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带动省内产业发展。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5%。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产业,将扩大国内文化市场需求,有利于文化湘军扩大影响,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为湖南“两型”建设创造更多机会。2013年,湖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1%0.6%2.2%3.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实现29.4%的高速增长2014年,国家将出台政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工一批核电项目,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和应用等。湖南可以借助政策的实施,重点加快湘江流域污染整治,发展两型住宅产业,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启动桃花江核电项目后续建设,加快湘西地区页岩气开发,推进“两型”建设。五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增强湖南经济发展动力。内需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湖南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7个百分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业已出台,湖南全面实施该项规划,将能扩大和提升城镇居民消费,释放城市投资需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湖南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湖南经济是典型的内需主导型经济,2013年外贸依存度仅为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只有3.9%的工业品用于出口,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都集中在国内和省内。国家保持中高速发展目标、稳定宏观调控政策,为湖南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主要预期目标来看,今年,中央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7.5%左右。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国家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这将为湖南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提供稳定的预期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财政政策来看,今年国家将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中央赤字和代发地方债分别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和5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200亿元。这为湖南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缓解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农业水利等建设资金紧张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货币政策来看,今年国家仍将M2预期增速设定为13%左右,这也有利于湖南继续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从产业政策来看,湖南是重要的粮、棉、油、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大省,2013年粮食产量、棉花和生猪出栏分别占全国的4.9%3.1%8.2%。今年,国家将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对生产大县奖励,扩大对经营主体补贴,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湖南将能获得很多涉农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国家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仅为17.7%、拥有衡阳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平台的湖南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从区域政策来看,国家将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在地理上与上述政策均有充分交集的湖南,可以利用“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当然,也应注意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湖南经济发展也形成了一定压力。淘汰落后产能使得湖南部分行业生产收缩,1-2月,全省水泥产量增速同比回落12.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仅微增0.1%;工程机械市场尚未复苏,专用设备制造业依然疲弱,增速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去年增长较快的烟草制造业也明显放缓,增速大幅回落16.6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也导致湖南商品房销售量价齐跌,1-2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更是分别大幅下降了25.6个和83.2个百分点。

  下阶段,湖南要正视这些影响和困难,全面深化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释放市场新的活力;积极利用“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开放步伐;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工业运行监测调度,鼓励新兴消费业态发展,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做好促进就业相关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承办:综研室
执笔:张世平  朱继无  李跃辉  周  凌  邹  阳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开发信心不减 期待科学稳定的长效调控政策 下一篇:2013年湖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