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上半年怀化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调度力度,积极出台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实施效应不断发酵,全市经济呈现缓中有进的回暖态势,但部分指标波动不定,回暖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犹存,奋力抓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劲头仍不可松懈。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整体回暖上扬。1-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9.27亿元、增长8.2%,略低于全省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大幅提升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升了2.6个和3.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位9位,较一季度前进3 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3.87亿元、231.15亿元和264.25亿元,分别增长3.9%、6.2 %和10.9%,增速与一季度相比,第一产业提升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5.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经济缓中趋稳。工业经济小幅回升。今年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处于较低走势,各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9位,较一季度提升1位。工业用电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除1-2月增长7.0%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且降辐不断扩大。6月当月工业用电恢复性增长16.9%,1-6月累计增长0.02%。主导行业拉动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9大主导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6.5%,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3.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农业经济平稳增长。1-6月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13亿元,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家禽出笼增长2.5%,禽蛋产量增长3.1%,水产品产量增长8.9%。受猪肉价格下滑影响,全市生猪养殖持续下降,1-6月生猪出、存栏数双下降(-4.2%和-3.4%)。春夏收粮食丰产。春夏收粮食产量达3.24万吨,同比增长7.5%。肉、蛋、鱼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房地产业有所回升。随着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实施效应不断显现,房地产业呈现回升迹象。房产投资快速增长,1-6月,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1.46亿元,增长 6.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4%。商品房销售增速大幅上升,1-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68.78万平方米,增长15.9%,增速同比提高3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64.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5.25万平方米,增长3.2%,增速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增长6.7%、10.9%和8.2%。

  (三)内需拉动稳中加快。投资快速增长。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449.54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比2014年底提升1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0位,较一季度提升了4位。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明显。从增速看,第一产业增长最快,增长63.1%,第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8%和5.4%;从总量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最大,完成投资234.2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1%;从占比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上升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下降9.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明显加快,完成工业投资146.18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月提高 1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97.13亿元、增长30.0%,增速比上月提高 2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保持平稳。今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上下波动辐度未超过1个百分点,整体形势较为平稳。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63亿元,同比增长11%,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全省排第12位,与一季度持平。批发和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6.3亿元,增长10.9%,占全市消费品市场87.8%。住餐业增速有所加快,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1.4%,增速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热点类商品有升有降,汽车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增长16.8%,比1-5月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4个百分点;受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25.2亿元,增长3.5%,同比增幅回落11.3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稳中趋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1-6月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57.33亿元、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11位。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52亿元、增长7.8%,增速较一季度略低0.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第12位。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355.51亿元,同比增长12.2%,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较年初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771.12亿元、增长16.6%, 较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较年初增长10.5%。

  (五)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就业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万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4万。物价低位运行。今年以来物价始终稳定在1.1%左右,1-6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与一季度持平。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6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473元和3320元,分别增长9.1%和10.1%。民生继续改善。民生支出达112.7亿元,增长17.8%,占财政总支出的79.8%。安居保障房、集中供水等民生项目工程有序推进。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仍然复杂多变,制约和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因素较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待加以克服,全市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一)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四上”单位较少。从 “四上”单位申报情况看,全市申报的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有力支撑。2014年全市净增39家,仅占全省2.8%;今年1-6月,全市虽然新增“四上”单位31家(工业2家,房地产业29家),但占全省的份额仍非常小,且与全年净增205家“四上”企业的目标任务相差甚远。投资后劲不足。目前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含亿元)的在库项目有 140 个,项目个数占全部项目个数的 7.2 %;亿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75.85亿元,仅占投资总额16.9%。重大项目支撑严重乏力:计划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大项目只有6 个,本年新开工项目只有1个;计划总投资5-10亿元项目25 个,本年新开工项目有5 个;计划总投资1-5亿元项目109 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不理想。1-6月,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不含跨区)完成投资124.10 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2.5 %。

  (二)工业经济仍难破茧。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企业开工不足。6月末,全市有40户规模工业企业停产,占7.3%,影响规模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企业停产11家,还有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受煤矿停产整顿影响,1-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6.2 %,影响规模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对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目录,目前全市企业属鼓励范围的较少,属于限制和淘汰的高能耗企业较多,转型升级步伐进展较慢。

  (三)扩大消费困难较多。限额以上单位亟需增加。限额以上单位比重较小、总量偏低,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力度有限。1-6月,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2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7%。石油类消费下降较大。石油类产品销量虽有所增长,但仍无法抵销由于成品油零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造成的影响,1-5月石化零售总额降幅高达15.3%,1-6月增速虽然由负转正,但与去年同比仍回落11.3个百分点。百货家电行业发展遇瓶颈。当前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以分公司形式进驻全市,抢占市场份额,由于这些企业多以非独立法人身份在全市注册,按照统计制度规定,不能纳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中,且对本土零售企业冲击很大。网上消费挤占实体消费。当前,居民的网购热情持续上涨,网上消费所占份额逐渐扩大。市商务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在网络购物消费支出达2亿元左右,由于不属于法人企业,既无法纳入统计,也分流了居民在本地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度和分量。与此同时,全市新的消费新业态正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目前难以形成新的热点。

  三、完成全年目标建议

  (一)促“四上”新增夯经济基础。“四上”单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和支柱,“四上”单位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一是以“个转企”为切入点,以重点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企业新增宣传,精减新增报批流程,出台鼓励成长升级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新增总量。二是拟制企业新增考核奖惩方案,明确相关各部门职责和县市区的新增目标,强化督促检查,促进新增企业摸排、孕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功能,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为重点,整合中小微企业资源,积极引导企业走集群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扩张孵育达规模,优化企业新增结构。

  (二)促房产回升增发展后劲。房地产业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应加大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是继续落实好相关政策拉动房地产发展。要认真落实《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房产消费热情和愿望;二是引导房企转型升级,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大经营性地产开发力度和比重,进一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和类型,逐年降低商品住房开发比例,重点支持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康体养生地产、产权式酒店等经营性房地产和高端商住楼。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房地产各项政策制度,建立商品房质量与履约担保制度,加强房产质量监督,严把上市销售关,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维护开发市场秩序,减少房地产开发中的矛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房地产信息发布制度和预警报系统。及时传递房地产信息,力求快捷准确,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消费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促投资增长稳经济增长。一是紧盯政策争取资金。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找准全市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契合点,适时谋划一批新的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要切实抓好新开工和在建项目的年度投资和建设,重点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切实落实好项目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开工,积极主动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项目尽早竣工投用。二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切实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搭建民间投资平台,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产业经济发展。

  (四)促热点消费激经济活力。在工业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加快服务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切实深化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确保群众消费能力。二是营造良好的消费条件,让群众“敢”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保体系,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同时,要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加强消费品安全执法,严惩“黑心”食品等不法行为。三是培育消费热点,让群众“乐”消费。加快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简功兵]

  [审核:刘雁]

  [责编:徐林]

  

上一篇:企稳回升 总体向好——上半年株洲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篇:精准发力 攻坚克难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