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上半年衡阳县经济稳步回升

  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衡阳县委、县政府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围绕“一三五”战略,突出发展重点,强力推动落实,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趋好、好中显忧的的态势,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

  1、经济增速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全县经济增速放缓, GDP增速仅为5.6%,为近十年来最低,也是近十年首次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进入二季度,县委、县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狠抓推动落实,全县经济实现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2亿元,增长8.4%,较一季度回升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8.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3.32亿元,增长13.4%。

  2、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县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79万亩,增长1.19%。落实晚稻种植计划70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增长1.3%。夏收油菜总产量9.5万吨,单产增长2%。种植烟叶面积1.5万亩,实现烟叶总产值6000万元,烟叶两税2200万元。1-6月存栏生猪94.85万头、出栏生猪93.2万头,负增长5.95%和1.75%;存笼家禽1199万羽、出笼家禽1056万羽,负增长2.58%和增长1.25%;存栏牛7.62万头、出栏1.38万头,增长1.18%和3.76%;存栏羊6.29万头、出栏3.85万头,增长1.45%和1.05%;水产品生产总量3.18万吨,增长1.2%。

  3、工业生产形势好转。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较一季度回升5.2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47亿元,增长9.9%。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塑料制品、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人造板、鞋、发动机、电子元件、膨化食品和饲料,分别增长86.6%、40.3%、39.3%、34.6%、29.7%、28.7%、21.2%和20.5%。上半年,全县109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5亿元,增长 19.0 %;规模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增长13.3 %。

  4、投资需求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7亿元,增长22.7%,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投资加快,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开工率74%,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3.3亿元;其中33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31个,开工率94%。角山米业、怀邵衡铁路、娄衡高速、银鑫油茶等4个省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3%以上。

  5、消费市场平稳有序。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6亿元,增长12.5%。上半年,全县城镇零售额增长12.2%,乡村零售额增长14.4%,乡村消费增速高出城镇消费2.2个百分点;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消费增长23.0%,高出限额以下13.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49.35万人次,增长16.3%;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增长17.8%。

  6、建筑市场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县资质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3.0%,较一季度回升11.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 10.2%。

  (二)结构优化活力增强

  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上半年,全县一、二、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由上年同期21.7:42.3:36.1调整为20.0:38.1:41.9。第三产业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拉动GDP增长5.3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4.4%;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85亿元,增长21.7%,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

  2、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民间投资60.1亿元,增长15.9%,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8.2%。

  3、财政民生支出加大。上半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0.77亿元,增长2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城乡社区等民生项目八大支出2.137亿元,增长32.8%。

  4、非公经济占比提高。上半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2亿元,占GDP比重达74.05%,较上年同期提高0.15百分点。

  (三)质量提升持续发展

  1、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09家,其中亏损企业2家,亏损面1.8%,比一季度下降0.95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39.9 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回落9.1和8.9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截至6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67亿元,增长14.6%;一般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15.87%,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8元,分别增长10.0%和11.0%。

  (四)保障要素增速加快

  1、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2、金融存贷款稳定增加。截止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07亿元,比年初增加27.79亿元,增长11.5%。其中,储蓄存款224.78亿元,比年初增加23.34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84.32亿元,比年初增加9.04亿元,增长12.0%。

  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虽然全县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但受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运行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季度经济增速虽然较一季度明显回升,但与全年9.0%的目标还差0.6个百分点。从主要指标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欠任务4.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欠任务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9.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欠任务0.1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0%,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

  (二)工业稳增长任务艰巨。一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不快。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8.56亿元,同比增长20.9%,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8%。二是园区集聚能力有待加强。上半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5.0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65.5%,比全年目标低1.5个百分点。三是生产要素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上半年,全县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0.2%,企业用工缺口不断增大等。

  (三)投资呈现下滑态势。一是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5 月回落8.7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下降较为明显。上半年,二产业完成投资39.27亿元,负增长10.8% ,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7.55亿元,增速15.9 %。4月份开工的12个工业项目除个别项目有动作外,大多没有实际进度,实现全年工业投资过100亿的目标任务难度大。三是重点项目推进缓慢。上半年,33个省市重点项目中,12个项目慢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利德有陶瓷、山苍子科技园2个项目只完成年度计划的35%。

  (四)房地产销售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面积8.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8.8万平方米,下降50.2 %。房地产业增加值0.168亿元,负增长0.2% 。

  (五)“四上”企业发展缓慢。近年我县“四上”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新建和培育成长企业偏少。特别是上半年,申报进笼子“四上”企业仅有2家(房地产1家、建筑业1家),培育已达到申报标准的企业也只有3家(服务业),与全年计划完成新增40家企业的任务相差甚远。

  (六)服务业发展形势严峻。一是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市场购买力相对较弱,促消费工作成效还不明显,特别是住宿餐饮业消费仍然低迷。二是服务业结构不优。我县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低。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交通运输企业占59%,而信息传输业、金融服务企业等现代服务业仅占4.4%。全县没有一家软件开发服务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

  三、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研判及建议

  下半年,随着国家启动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以及我县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全年9%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奋力拼搏有望实现,但难度依然较大,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工业稳定增长。一是加强管理和服务,深挖潜力,确保存量企业提质增效;二是抓技改扩能,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二)抓项目建设进度。一是突出重点,抓好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升工业等产业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二是解决资金需求。争取支持,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协调相关项目尤其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的资金需求力度,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三是促开工推进。加大全县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快速推进。

  (三)抓第三产业发展。一是抓消费促发展。商贸流通企业要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从购进、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降低费用开支,从严控制成本,降低服务价格,寻求大众消费,谋求更好发展。二是抓企业扩市场。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尤其是加大龙头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张消费市场规模。三是加快文化旅游、金融服务、证券保险、信息和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娱乐、健身美容、休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抓财政收支平衡。首先是抓增收,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其次是抓支出,要确保国家各项民生转移资金及时支付落实到位,并努力使财政一般公共服务等八大支出达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以确保对全县三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五)抓资源合理利用。依托丰富的陶瓷、铁矿、林木等资源,抓好招商引资,成立界牌陶瓷循环经济园和完善关市铁矿、金槐产业和板材等基地,促进我县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托湖湘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王船山故居、夏明翰故居、三香园、龙王峡、万源湖等旅游景区建设。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把提高农产品加工和转化率作为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

  (六)抓资金效益提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和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平台,有方向性地整合资金,助推产业升级。加强银企对接,加大授信额度,培育县域支柱产品和骨干企业。

  (七)抓园区集中集聚。重点加强西渡高新区征地拆迁、项目选资等工作,促进一大批项目集中开工和加快施工,全力打造全县经济发展新引擎。

  (八)抓“四上”企业培育。一是抓好现有“四上”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增加投入、提升能力,实现生产经营的较快增长;二是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做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使达标企业尽快进入统计笼子。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刘西儒]

  [审核:周凌]

  [责编:罗昊]

上一篇:培育平江旅游新优势 打造生态发展新格局 下一篇:2015年上半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