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资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资兴市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资兴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一)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成为资兴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根据2013年经普资料显示,资兴市文化产业主要涉及出版印刷、艺术培训、网络文化、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化娱乐、文化休闲等文化行业,涌现了金翼彩印、东江湖奇石馆等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其中出版印刷业现有国有书店1家,个体书店27家,现有印刷厂8家,打字复印45家;演艺业现有国有剧院1家,国有剧团1家,资兴还有20多个个体的演出团体约300人;电影放映业有电影院2家;文化娱乐业现有31家;书法美术业有书画院1家,摄影工作室1家;文化休闲业有文物保护单位16个,其中省级1个,郴州市级3个,资兴市级12个;有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项目24个,其中省级2个,郴州市级4个,资兴市级18个。寿佛寺、回龙仙寺2009年竣工并开光,近年还开辟了八面山、程江口、大王寨、高椅岭新的文化休闲观光旅游新景点,吸取了大批游客。

  (二)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来看,全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份量明显突出。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8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56%,文化产业开始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占38%;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

  (三)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2013年,小戏《老四维稳》作为湖南省唯一参赛剧目荣获中国戏剧节“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奖,花鼓小戏《状吉村支书》荣获湖南省艺术节银奖。周华刚2013年参加湖南油画精品全国巡回展,并有三十余幅作品分别参加了全国各大展览三十余次,获金、银、铜奖二十余,许多作品还被加拿大、日本、北京等美术馆收藏。资兴市委、市政府抓住城区不断扩容提质的机遇,采取一系列非凡举措,着力加强城乡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政府文化广场、白薇广场、秀流公园提质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了湖南省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水上运动中心、小东江自行车赛道等文化馆室建设,有效促进了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也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这两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资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二是成立了东江湖摄影艺术馆。三是把剧院、剧团合并到文化馆,为“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资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资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对照,与先进发达地区比,差距仍很大。

  (一)认识不高、能力不足。认识不高。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资兴虽较早提出了“文化强市”战略,但是,认识高度仍显不够。部分单位和领导对文化是软实力,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文化是“虚”的,经济才是“实”的,“文化事业是赔钱的买卖”、“是赔本赚吆喝”。有些人认为文化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没必要多花精力和时间,对文化产业认识上普遍存在偏见和误区。多年来,资兴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朝哪个方向走,要达到什么目的,做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准确的定位。没有制定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

  能力不足。文化产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经营问题。但我们恰恰缺乏产业经营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由于体制、观念和机制上的种种原因,从政府主管部门到企业领导管理者,对市场规律认识不足,对大胆地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犹豫徘徊,畏缩不前;有些文化经营单位习惯于“等”、“靠”、“要”,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对政府产生依赖性,自我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产业经营的胆识和能力。

  (二)融资不畅、投入不足。融资不畅。现行的投融资体制仍未突破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政策框架,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吸引外资及民资投入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

  投入不足。近几年,全市虽然通过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但整体投入数额过小,特别是社会力量办文化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据调查数据反映,2003—2013年十年间,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经费为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0.3%。由于投入低,目前,资兴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只有资兴市文联、资兴市花鼓戏剧团、资兴市剧院等10个。对于资兴这个拥有37万人口的城市而言,数量太少,特别是乡镇基层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不齐全,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支撑载体。

  (三)设施落后、规模太小。设施落后。整体来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大型的文化综合场馆,无现代化的演剧院,无市场化的演艺公司,缺少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有效平台。三都、兴宁作为人口集居区、商贸区,影剧院等场地有的改作它用,有的破烂不堪,成了危房。东江作为新兴的文化旅游区,现在没有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新区剧院因场地小,设施落后,已不能满足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观澜书院、程子楷书院、“两曾”故居等一些古民居、古书院及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投入小、未整体开发,因而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规模太小。全市文化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发育和起步阶段,目前,除文化休闲旅游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外,其余的文化产业项目“小”、“弱”、“散”、“差”,普遍存在小农经济的特点,缺少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税收贡献率高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知名品牌,文化产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如打字复印行业,随着各单位和部分家庭自购打印复印设备,现个体的打字复印店生意逐步清淡。近几年一些歌舞厅、卡拉OK厅重新装修开业,有了一定的档次和规模,但由于消费人群减少,经济效益不佳;一些小歌厅、卡拉OK难以为继。多数电游室存在赌博现象,现处于关闭状态;书刊、音像店存在大量非法出版物,不能健康发展。

  (四)创意不足、融合不深。创意不足。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文化产品的消费,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内容的需求。当前,我市作为经营主体的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欠缺,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较弱,缺乏原创性文化精品和适应大众文化需求的适销产品。以旅游纪念品为例,目前市面上还难以见到具有现代工业设计因素和具有现代营销模式特点的旅游工艺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文化品牌开发能力和水平较低,品牌运作能力差。

  融合不深。以旅游业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许多旅游景点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相伴而生的文化演出、特色文化产品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市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未能与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把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的能力偏低。

  三、“十三五”期间资兴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做好规划。提高认识。从国外的实践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开始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而且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是发达和成熟,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目前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成立资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要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应当包括文广新、旅游、广播电视台、财政、国土、税收、发改、工商、人社、科技等部门。

  (二)抢抓机遇、打造品牌。抢抓机遇。正在实施的“郴资桂一体化”为资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资兴与郴州融城,加之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人流的空间和时间。资兴是旅游文化休闲的好地方,新形势下,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资兴应当有新的作为,要抓住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资兴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朝阳产业。

  打造品牌。要利用资源优势,倾力打造资兴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品牌赢得良好的产业效益。要以实现品牌战略为突破口,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要舍得投入,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进高水平的大企业前来进行品牌开发,实施文化品牌大策划、大制作、大包装、大营销,以品牌开拓市场,在市场中做响品牌。建议围绕东江山水,寿佛养生,东江茶、果、鱼、美食,农家休闲,水上体育,娱乐影视,红色之旅,瑶乡风情,移民生活,矿工文化,文艺创作等文化元素开发产业,不断加强田园观光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寿佛文化、茶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矿工文化、宗祠文化、影视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强化体验园建设,加大宣传、提升质量、拉长产业链、建设精品产业园区,做到“一景一历史、一物一故事”,开发最能反映资兴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效益。

  (三)优化环境、多方融资。优化环境。要完善文化产业调查统计工作,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商力度,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制定激励机制,积极促进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要大力引进文化旅游、休闲美食、演艺娱乐、影视体验、体育养生、会展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吸引民资、外资来资兴办文化企业。

  多方融资。要大力培育、引进、扶持、壮大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奖代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拓展投融资渠道,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要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型休闲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四)整合资源、融合产业。整合资源。要树立“大文化”的发展观念,从适应当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和不同形式文化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对各类无形和有形的文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对各文化系统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统一规划、整体调配,扭转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的“小”、“乱”、“零”、“散”的状况。要研究解决资源开发的短期行为、闲置浪费以及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低等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措施。要整合文化产业资本投入资源。要进一步降低民间和社会资本创办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我们应对资兴市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估,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外广泛宣传资兴,争取更多的群众认识、喜欢资兴,来资兴休闲娱乐旅游,从而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融合产业。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盘活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要做好布局篇。根据资兴市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在总体布局上应走园区集中、资源集中、经营集中的发展道路。当前应重点抓好东江湾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在行业结构上要重点做大影视制作、演艺娱乐、休闲美食、摄影会展、体育茶艺、节会营销、综合文体馆建设、农家休闲等行业。各乡镇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区域特色文化。要全力打造以寿佛文化、东江湖山水文化为主题的景点景区,要尽快启动资兴文体中心、农耕文化体验园、资兴市《粉墨东江》原生态实景秀、寿佛文化主题公园等大型项目,进一步提升“三湘四水·东江湖”文化旅游街的内涵。

 [供稿:资兴市统计局 黎文苗 廖顺林]

  [审核:周凌]

  [责编:罗昊]

 

上一篇:娄底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与工作建议 下一篇:衡阳市经济转型升级与节能降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