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张家界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主动作为,以“旅游胜地梦和全面小康梦”为统揽,有效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经济运行速度逐季加快,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一、1-11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旅游市场持续火爆。1-11月,全市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和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分别为4728.08万人次和2020.9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8.9%和31.2%,较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7.1和17.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295.26亿元,同比增长33.4%,较去年同期加快17.4个百分点。其中门票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33.3%。
(二)工业增速逆势上扬。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创年内新高,分别比上半年、三季度快1.5和0.4个百分点。从各月环比看,规模工业增加值自一季度的低位增长4%后出现连续8个月的逆势回升,创年内新高。从工业用电量看,1-11月累计工业用电6.13亿千瓦时,增长6.1%,较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连续回升。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49.81亿元,同比增长17.6%,较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从各月环比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从2月份的49.6%高位启动缓慢下行至5月份的12.2%后出现连续6个月的探底回升。其中项目投资(不含农户)224.03亿元,同比增长39.2%,增速较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完成25.78亿元,同比下降49.9%,增速较三季度继续下探3.3个百分点。主要受房地产持续疲弱影响,尽管项目投资大幅增长,但难以对冲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速仍显缓慢。
(四)消费市场运行稳健。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03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与湘潭并列全省第1位,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从内部四个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2.5%、12.7%、12.4%和14%,均保持两位数的良好增长,主要受旅游市场的强劲带动,对全市消费市场形成直接利好,从而带动了住宿、餐饮等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
(五)出口数据表现不佳。受外部市场需求复苏缓慢和国内局部产能过剩的影响,全国进出口数据出现下降。1-11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23万美元,同比下降27.9%,其中出口4880万美元,下降39.4%。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1-11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9亿元,同比增长12.9%,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4.13亿元,同比增长5.6%,占地方财政收入(24.76亿元)的比重为57%。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6.67亿元,比年初新增84.77亿元,同比增长18.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1.98亿元,比年初新增33.0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8.46亿元。
(七)物价小幅上涨,安全生产呈三降一升态势。1-11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 (CPI)累比上涨1.7%。八大类构成指数中,食品类上涨3.4%、居住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7%、烟酒类、交通及通讯类分别下降1.2%和1.5%。全市各类安全生产性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0.9%;17.1%和11.1%。重伤人数则上升3.9%。
二、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走低,楼市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影响,全市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投资运行呈现持续走低态势,从6月份开始跌幅持续扩大,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9.9%,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53.8%。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低,较大地拖累了全市投资增速。虽然央行也实施了降息降准,放松了房贷政策,但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政策效应尚不明显。
(二)工业生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近年来,受安全生产整顿政策、工业品价格低迷等影响,全市以煤炭、有色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据统计,今年全市关停17家规模工业企业,其中永定3家,慈利10家,桑植4家。同时,企业利润受到“双重挤压”。一方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同时工业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严重不足,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
三、全年预测及对策建议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从我市经济运行情况看,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质量和效益提升,部分主要指标领先全省,运行总体良好的态势仍将保持一段时间。预计全年GDP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旅游人数增长31.9%、旅游总收入增长36.4%。后阶段,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一)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引导消费需求。要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潮流,大力支持住房消费、旅游消费等消费热点融合,引导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加大诸如“阿里农村淘宝”等电商项目的培育和支持,搭建农村电商网络体系,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同时要积极实施居民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政策,鼓励适当提前消费。二是稳定投资需求。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近年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上。所以要科学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通过用好用活ppp模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政策产业引导资金向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大投入,用大招商和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三是挖掘出口需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相继争取国家政策实施自由贸易试点,并搭乘“互联网+”的机遇开展跨境通业务,而作为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等多块旅游金子招牌的张家界,旅游市场还尚未形成相互匹配的品牌农产品,农产品市场暗藏重要机遇,要力争积极培育3-5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富硒农产品、娃娃鱼、葛根、剁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搭乘“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向中亚、欧美等全球市场布局和拓展,同时有效改善和培育我市财税来源。
(二)加快转型发展。一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全市发展的短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发展工业,而是更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做文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要围绕园区工业发展为引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加快旅游转型升级。今年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1-11月主要指标均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幅,旅游市场呈现旺盛生命力。旅游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任何时候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不动摇,全市各部门要树立“旅游+”的发展理念,发挥旅游产业作用半径大、吸纳就业广、辐射能力强的优势,不断加快旅游与农业、文化、演艺、养老和房地产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要通过整合国家、省级层面的“三农”政策资金,继续深入实施“523”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将大鲵和蔬菜打造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两个新名片,积极通过“订单农业”和“农超对接”等新模式为农产品对接市场流通寻找“出路”。同时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三)切实保障供给。一是全力确保资金需求。认真研究中央、省“十三五”投资重点,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资源枯竭城市等中省预算内资金。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着重推动地方债券发行、PPP融资试点等工作。二是积极保障用地需求。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适时调整用地规划,优先保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用地需求。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在土地、信贷、环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筑巢引凤,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张万鋆 刘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