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稳运行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衡阳市积极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经济效益普遍提高,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特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1-12月,全市3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比1-11月提高2.6个百分点,增长态势良好;营业成本61.07亿元,增长16.3%,略低于营业收入增速;缴纳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税金、应交增值税)3.93亿元,下降6.7%;实现营业利润17.0亿元,增长37.9%;应付职工薪酬18.31亿元,增长18.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9666人,增长9.3%;人均应付职工薪酬3850元/月,增长8.3%。

  (一)民生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民生改善的投入,物业管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相关行业均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其中,1-12月,衡阳市物业管理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34亿元,增长了2.1倍。

  (二)“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较快发展。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一系列简政放权制度的推进,促进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产业较快发展。1-12月,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1.1%。相关的邮政业在网络购物迅速兴起的带动下,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增长23.1%。

  (三)科技服务业表现良好。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衡阳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相关行业较快发展,1-12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增长17.4%。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增长14.9%;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增长18.6%,高科技服务业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为衡阳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仍显不足。1-12月,全市3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为3159.79万元,呈现一定规模。但从企业营业收入分组来看,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1亿元以上的有14家,共实现营业收入69.4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4.9%。同时,有156家企业营业收入不足500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46.0%,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1%,户均营业收入278.17万元。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亏损企业较多,而且多数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实力偏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差。

  (二)成本费用上升较快,挤占盈利空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和三项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89.66亿元,增速达到14.0%,较1-11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较快上升,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营业利润率仅为15.9%,比1-11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66家,亏损面达到19.5%;实现利润总额21.9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89亿元,亏损深度达17.7%。分行业来看,除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娱乐业等10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外,其他行业则出现下降或持平。

  (三)行业分布仍不均衡。按照行业划分,全市纳入调查的企业共有339家,已覆盖29个行业大类。1-12月,道路运输业(51家)、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11家)、商务服务业(62家)主导地位显著,三大行业合计124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58亿元,分别占“二十九个行业”的36.6%和73.4%。而其余26个行业共有企业215家,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单位个数和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63.4%和26.6%。此外,当前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促进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而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新闻和出版业等行业均只有1家企业。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本轮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衡阳应当把握好经济结构优化的大方向,加快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应按照远近规划,多方对外推介,吸纳外部投资,适度有限开发见效快的行业,使全市形成产业层次明晰、主题功能突出、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总体布局。

  (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支出。一是要简化各项审批手续,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二是要完善各项优惠和信贷措施,给重点企业和朝阳行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要企业内部做好成本预算控制,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利用互联网渠道,压缩成本费用支出。

  (三)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理念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手段和产品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因此要强化开放意识,建立人才引进、开发和共享的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服务业新型和专业人才,探索建立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芝]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长沙第三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下一篇:2015年湘潭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