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经济运行起步良好 锲而不舍紧盯重点

  今年前两个月,娄底市工业生产总体平稳,投资建设进度较快,消费市场稳步回升,财税收入较快增长,投资、消费、财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预计均高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部分指标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位比上前同期有所前移,全市经济发展来势总体好于上年同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工业运行筑底企稳。今年娄底市提出了“重振工业”的战略构想,把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全市上下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分析、调研和帮扶力度。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工业经济开局略好于上年同期,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与上年同期持平,增幅居全省第10位,比上年同期前移4个位次。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要支柱行业生产形势稳定。1-2月,全市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2%、9.5%、3.7%和1.4%,这几个传统支柱行业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且其对应的煤炭、钢铁、水泥、锑品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基本上低位趋稳,钢铁价格略有回升,这几大行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稳定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突出。二是非产能过剩行业和新兴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2月,全市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皮革制品和制鞋业分别增长16.5%、14.1%、10.1%和9.2%,这些行业延续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三是新入统企业稳定作用明显。去年全市新入统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这些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相对来说市场前景较好、受宏观经济形势冲击较小,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第三产业开局良好。从前两个月全市第三产业相关指标运行情况看,来势较好:1-2月,全市公共财政八项支出28.72亿元,同比增长24.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5.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12.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预计居全省中等靠前位置;全市完成保费收入11.98亿元,实现了51.9%的高速增长,保险市场活跃;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25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51.3%(主要是因为新化和开发区的几个团购房项目交房);居民存款继续回笼,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7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上年同期8.0个百分点,存款的较快增长主要受春节返乡人群存款高峰和民间融资导致的资金转入存款两方面因素拉动;各项贷款余额798.1亿元,同比增长9.4%,但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贷款增幅放缓主要受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贷款政策性压缩和银行存兑汇票到期兑付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投资建设保持热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部署早,措施实,项目建设热情高,来势较好。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2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位居全省中等位置。一是项目建设推动有力。1-2月,全市新开工项目30个,是上年同期新开工6个项目的5倍,投产项目61个,同比增长74.3%,在1、2月份这个传统项目建设淡季实现了快速推进。二是工业投资快速恢复。受经开区几个大的工业项目的有效拉动,1-2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0.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1.3%。三是新兴领域投资加快。1-2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领域分别完成投资2.86亿元、7.05亿元和1.23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56.8%、51.9%和228.1%。

  (四)市场消费同比回升。得益于节日期间商家的大力促销和春节返乡人群的消费拉动,全市消费市场总体比较活跃,餐饮、住宿、商场零售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回升,1-2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2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消费总体回升表现在各大类商品零售都稳定回温,27个大类商品中,除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和中西药品类三个大类之外,其他24个大类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5.6%,服装鞋帽类增长38.8%,这两个大类因申报入统进入的企业较多实现了快速增长;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改善型消费也分别实现了11.9%、17.5%、29.0%和26.2%的较快增长。

  (五)财税收入组织有效。1-2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12.6%,非税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20.1%。

  对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初步分析预判,一方面,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企稳。全市上下抓经济工作的热情很高,主动性很强,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利好发展。前两个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良好开局为一季度指标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上年同期比,与全省兄弟市州比均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工业经济仍处于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主要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上难有大的回升,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占比偏低,投资建设缺乏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支撑,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尚待时日,且部分经济指标当前的快速回升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上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影响,后期要维持较快增长仍面临一定的难度。综合来看,对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如果下阶段继续保持招商引资、投资建设和市场刺激等需求拉动措施的强度与热度,同时,主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直各责任部门和各县市区继续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相关指标、支撑指标的运行调度,一季度有望顺利实现“开门红”的目标。

  二、下阶段有关重点工作建议

  (一)两端发力,重振工业经济。当前稳增长的核心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相结合。要引导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原材料支柱工业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工业技改、信息、管理等手段进行改造提升,拉长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要继续加大工业招商和投资力度。要谋划和引进一批高技术、高加工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大力扶持汽车制造、医药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增强集聚性,形成产业竞争力。三是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分析和帮扶力度,关注工业用电量(下降7.7%)、工业增值税(下降13.5%)等重点支撑指标的运行调度。

  (二)精准推动,抓实三产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工业大幅回升难度较大,全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来做贡献。一是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要引导制造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要着力培育一批开展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的优质专业服务机构,打造高价值服务品牌;同时,要搭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交流合作平台,拓展融合深度。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努力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加强第三产业相关指标的运行调度,要尽快将公共财政八项支出、交通运输周转量、商品房销售面积、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相关指标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指标虽然当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后期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不能因为目前形势较好就盲目乐观,下阶段仍需加强对三产业相关指标的运行分析和调度,要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良好的运行态势。

  (三)保持热度,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认真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大力谋划、布局、推进一批符合发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娄底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动力的好项目、大项目。一是要紧盯国家和省里的重点投资方向,把过去的“争项目、争投资”转变为“选项目,引投资”,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要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等前期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三是要积极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上马、早投产、早见效,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持续增长量;四是要有效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和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精准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资金能引得来、投得准、用得好。

  (四)深化改革,强推结构调整。要认真贯彻和深入领会中央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决策部署,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一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变化,不断满足个性化、差别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效益、更可持续上实现供需平衡,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二是要继续扩大有效需求。要积极增加有效投资,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重大民生工程等投资力度,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三是要疏通供给和需求的中间地带。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相关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主动对接落实各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针政策,尽量减少中间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陈惠明 肖泉]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1-2月岳阳经济强势开局 下一篇:长沙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