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5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完美收官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调整之年,2015年湘潭投资战线上下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强化项目牵引,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丰硕成果,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总体情况概览

  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投资1805.4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目标,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

  全年投资增速呈高开低走态势(见图1)。总体来看,上半年回落幅度较大,由年初的32.8%逐步回落至20.5%,下半年则渐趋平稳,基本保持在20%左右。近两年来的投资走势,显示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结构性减速乃是投资逐渐进入深度调整过程的必经阶段——2014年全市投资增速同样由年初的35.7%回落到年底的23.7%,2015年年底则进一步下探到20.1%。

  二、主要特点归纳

  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4亿元、305.87亿元、326.53亿元,增速分别为32.2%、19.3%、20.5%,占全部投资比重分别为1.8%、47.5%、50.7%,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超过一、二产业投资额总和,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在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第三产业总量过半的基础上,全市投资可谓“三军”齐发,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力军——民间投资发展迅猛。全市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下,甚至还呈现出增速加快的趋势,成为全市投资持续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5年,全市共完成民间投资1257.23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全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七成,达70.7%,较年初提高16.8个百分点。

  (二)生力军——十二大振兴产业投资保持优势。2015年,全市完成十二大振兴产业投资806.28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0.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4.7%,较2014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且保持全省第一。其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最快的三个产业分别为物流、装备制造、石化,分别完成投资180.87亿元、389.72亿元、4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9%、33.5%、40.2%,占全部投资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7.1、4.5、0.8个百分点。

  (三)后备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速较快。2015年,全市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湖南省政府确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投资634.69亿元,同比增长30.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0.5个百分点,较2014年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32.3%提高到2015年的35.2%,提高2.9个百分点。

  三、突出问题剖析

  (一)项目支撑情况不理想

  1、项目平均建设规模下降明显。2015年,全市在建投资项目3501个,同比增长23.9%,但平均建设规模同比下降17%。其中,新开工项目2755个,同比增长23.5%,平均建设规模同比下降17.8%。

  2、亿元项目支撑乏力。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148个,同比减少17.3%,亿元项目个数仅占全部在建项目个数的4.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855.37亿元,同比下降14.7%;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5%,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因此,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依靠续建项目进行支撑,发展后劲有待加强。2015年,全市续建项目746个,同比增长25.2%,完成投资431.3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续建项目当年投资完成率达41.7%,较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

  (二)资金到位情况不乐观。2015年,全市共到位投资资金1884.02亿元,同比增长16.2%,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1387.52亿元,同比增长17.1%,较上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投资增速3个百分点;国内贷款299.04亿元,同比增长23.5%,较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其他资金67.94亿元,同比下降17.8%。

  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形势下全市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赢利能力普遍较弱,资金筹措较为紧张,投资意愿有所减弱;二是企业赢利能力弱直接导致银行“惜贷”,贷款投放量较往年相比有所减少,同时融资成本也不断提高,给企业融资带来更大压力。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全市投资资金到位面临不乐观形势。

  (三)基础设施增长放缓,部分行业下降较快。2015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3.4亿元,同比增长仅13.1%,较上年同期回落25.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有3个行业降幅超过或接近五成,依次为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全市投资增长有所贡献的行业为12个,在全部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仅仅过半。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加强超前谋划,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储备。针对项目支撑不理想的情况,要紧抓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契机,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引进,同时加快完善经济社会相关行业的规划,以规划促项目,以项目拉投资,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市投资项目储备。

  (二)加强资金保障,多维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针对资金到位不乐观的情况,要着力破解当前融资不畅的难题,多维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努力扩大外源性资金渠道;二是扩大利用银行贷款,用好用活中央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利用资金营运规划。

  (三)加强部门协作,促进全市投资工作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配合。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开工项目规划、国土、施工许可、环保等手续的完善工作,解决制约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瓶颈问题;二是要建立投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在投资项目审批立项、建设进度情况等方面要及时共享,进一步确保投资项目及时入库、准确报数,更好地反映出全市投资工作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刘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上一篇:2015年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和2016年展望 下一篇:对长沙“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