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探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工业与信息化部先后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做出了系列重要部署。《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292家企业有电子商务交易额,其中195家企业有电子商务销售额,197家企业有电子商务采购额,10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交易平台。本文通过对近三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分析,探索未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发展概况
(一)企业信息化年均投入10亿元以上
1、咨询服务投入增长较快。从企业信息化投入情况看,2013—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年均投入11.3亿元。2015年信息化投入为9.8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硬件投入4.7亿元,下降15.7%;软件投入2.6亿元,下降6.1%;咨询服务投入1.7亿元,增长47.1%。硬件投入依然是信息化投入中的主要部分,占信息化投入的47.4%;咨询服务投入增长较快,对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拉动作用最大,拉动增长5.3个百分点。
2、使用计算机数量上升。规模工业企业计算机使用量从2013年的12.4万台增加到2015年的15.0万台,年均增加8千台以上。至2015年底,99.3%的规模工业企业已经使用计算机并连接互联网,79.9%的企业搭建了局域网。
3、企业拥有网站数量上升。规模工业企业拥有网站数量从2013年的1812个增加到2015年的2129个,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量增加8个。至2015年底,64.8%的规模工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4、计算机专职人员大幅增加。2015年企业专职信息技术员达15347人,比2014年增长22.5%,增加了2816人,比2013年增加了3246人。每百家企业中的专职信息技术人员数也由2013年的478人增加到2015年的572人。信息化人才大量引进,表明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二)16%的企业使用主要信息管理系统
1、使用主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逐年增加。主要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2015年有422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了主要信息管理系统,比2013年增加114家,基本上按年均增加50家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长沙应用主要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截至2015年底有69.2%的大型企业和31.8%的中型企业使用主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信息管理系统中又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使用最为广泛,占主要信息管理系统的84.4%。
2、20%以上ERP企业使用全模块。ERP有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5大模块,从模块使用情况看,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356家企业使用ERP,比上年增加53家,比2013年增加110家;其中83家企业使用全模块,即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均有使用,占使用ERP企业的23.3%。大部分企业只使用ERP中的生产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
(三)部分企业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
1、平台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或多方提供交易撮合及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企业自己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平台。2015年全市共有192家规模工业企业有电子商务销售,其中10家企业搭建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平台企业中有6家属于食品产业企业,另外4家主要涉及服装、医药、金属制品和工程机械。10家平台企业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8亿元。
2、八成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2015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49.7亿元,比2013年增长17.7%,其中83.7%的电子商务销售额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实现,主要涉及烟花、汽车、计算机等行业,分别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9.0亿元、6.5亿元、4.4亿元。
二、主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减少,信息化层次不高。当前,长沙规模工业企业基本上普及了计算机网络,但信息化程度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的利用层次有待进一步加深。近三年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递减,从2013年的13.5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9.8亿元,主要因为信息化投入绝大部分是硬件和软件等一次性投入,约占信息化投入的70%以上,而维护和咨询方面的投入比重较小。调查显示,大部分使用互联网的规模工业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而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信息的占少数。比如,94.1%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收发邮件,71.3%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66.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65.3%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从政府获取信息;而36.3%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客户服务,32.3%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互动,15.4%的企业在线提供产品,10.9%的企业拨打互联网电话或者召开视频会议。很显然,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做简单的信息搜索或获得网络服务,而以信息化为手段向外界提供服务的企业相对较少。
(二)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面有限,小企业应用更少。从企业主要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看,虽然应用面逐年上升,但应用总量仍然较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能较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创新制造企业生产工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被开发。尽管如此,全市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率并不高,仅12.7%的小微企业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三)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少,销售面有待扩大。在有电子商务销售额的企业中,仅5.2%的企业建立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且主要集中在食品产业等生活基本需求品行业。2015年实现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中,90%以上为国内销售额,而不到10%的销售额为大陆以外区域销售额,信息化作为企业开放服务的手段应用不够广泛。
三、发展建议
(一)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传感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到来,快速地推动了信息化需求的扩张。这些技术日新月异,为制造业企业产品销售方式的改变、增值服务的提升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1、实施分层指导,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创”平台。大企业具备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双创上能够发挥独特、重要的平台作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创”平台,使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一方面,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可以作为初创公司向社会转换;另一方面,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接盘”。
2、推进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企业的研发实力再雄厚,也不可能纯粹通过内部创新来获得未来发展需要的所有技术,外部的成果或主意可能更多。推进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小企业与大企业平台的对接,让小企业能及时地获得外部需求信息,发挥小企业灵活创新的优势,让自身的创新成果快速为外部使用。
3、支持垂直行业电商一体化。行业网站能发挥它的深度优势,不管是从导购优化到产品品质、售后服务及其产品使用,垂直类网站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整合和直营来保证与传统营销一样的专业水平,而且在产品信息的了解及其使用上更是有着极大的优势,他们对行业的认知以及技术研究发展趋势上有着权威的把握,更具专业性和引导性。这种类型网站往往在行业内享有自己的声誉,能够被受众认可,这些网站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利用行业或细分行业市场来扩大网站规模,商务性优势较综合性网站更胜一筹。目前,长沙市64.8%的规模工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只有0.6%的企业网站发展了电子商务,未来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二)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支持和保障能力。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企业ERP系统,甚至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传统信息网络中的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支持和保障能力极为重要。一是要以增强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安全可控水平为重点,推进工控系统安全审查,建立工控安全审查组织体系,组织开展第三方机构认定,研究制定工控安全审查制度及相关标准。二是围绕落实企业工控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重点行业工控安全检查评估,建立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发布平台。三是围绕提高工控系统漏洞可发现、风险可防范能力,建设工控系统仿真测试、在线监测、评估验证平台,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能力。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构建上下齐动、区域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央专项建设基金等专项资金对制造业“双创”平台等的支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专项行动的支持力度。加强产融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专项行动建设。三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培训,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安全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经验交流和行业推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工业处]
[审核:刘雁]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