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长沙经济奋勇前行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经济增长新动力、新亮点持续集聚,稳中有进的态势不断增强。

  一、 运行情况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0.01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7.6%和11.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部第1,主要指标增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比一季度均有所加快。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逐月回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月份达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投资等指标在全国回落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同时,先行指标总体向好,生产用电量持续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增速达10.2%,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速全省第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3个百分点;1-6月CPI上涨1.8%,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同比增长6.1%,比一季度提升3.8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经济企稳向好信号有所呈现。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增产3.9%,蔬菜增长 3.1%。二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468.42亿元,同比增长7.8%,比年初提升1.4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撑有力,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上半年,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4.6%、36.2%和15.3%,三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3.3%;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592.38亿元,同比增长14.0%,贡献率达67.8%;园区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发挥,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82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990.14亿元,同比增长11.6%,占GDP比重达46.5%,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分别增长15.7%和15.5%。

  (三)内需支撑较为有力。一是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0.72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在建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066.93亿元,同比增长16.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4%;投资结构呈现优化升级,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8%、16.2%、25.6%,现代服务业投资逐月提升;受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带动,去库存化进度加快,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提升,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03.17万平方米,增长28.0%,今年以来月度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房地产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二是消费品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医药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4.6%、22.5%,同比分别提升4.3和10.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57.8%,与之相关的电信和邮政业务总量均保持50%以上高速增速。三是外贸降幅不断收窄。受外需不足等影响,全市出口总体下滑,但降幅逐月从年初的-62.1%收窄至6月份的-36.3%。

  (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财税质量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652.99亿元,同比增长9.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2.57亿元,增长9.32%,其中税收收入达288.39亿元,增长18.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68.2%,同比提升5.16百分点。二是市场主体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新登记企业2.9万户,同比增长25.6%;全市新增“四上”单位13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8家,增长近1.4倍,其中新增服务业企业97家,“双创”氛围日益浓厚。三是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上半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0%、14.1%、20.1%和13.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8、6.3、4.9和2.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二是就业来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7.9%。三是民生支出更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5.48亿元,增长22.4%,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3.1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公共安全等民生支出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3.3%、49.6%和22.6%。四是生活环境更爽。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3.6%,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一定程度回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回升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

  (一)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主导产业持续承压。烟草制品和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生产持续下滑,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8.9%和0.1%,拖累全市规模工业增速8.7个百分点,剔除中烟、三一、中联三大企业后,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比当前增速提升8.8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依然不旺。PPI持续52个月负增长,价格弱势仍在持续,一段时期内仍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今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步入下降通道,1-5月下降6.0%,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38个行业中14个出现下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二)民间投资持续放缓。从走势看,今年以来全市民间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4%,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0.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1%,同比回落7.0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别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项目资金偏紧,上半年民间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7%,低于民间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由于民间投资占比大,对全市投资增速具有重要影响,亟待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消费市场增长乏力。部分传统消费重点领域受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转型、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支撑作用减弱。上半年,全市零售额前50的批零企业中,23家负增长,总体增速仅为0.8%,远低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9.5%的增速,服装类等传统商品零售额低速增长,金银珠宝、化妆品、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为负增长。

  三、对策建议

  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对照目标,破解难题,既紧盯当前,又着眼长远,在供给侧改革上精准发力,确保经济量增质更优。

  (一)强产业,促进产品供给侧升级。传统产业要稳住。精准帮扶,实行“一企一策”,稳住中烟公司、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传统企业生产,加快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要做强。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稳住比亚迪、晟通科技、蓝思科技等新兴企业增速。现代服务业要提速。深入落实《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网络服务、动漫产业、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产业,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十大”重点产业优先发展,确保服务业跑出“加速度”。

  (二)稳投资,增强长远供给侧后劲。民间投资要全面激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大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增强民间资本信心和意愿。政府投资要确保效益。加强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在确保重点项目进度的前提下,确保质量、确保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房地产投资要规范有序。密切关注市场,有序供地,把握节奏,认真落实楼市新政,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确保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三)促消费,补强消费供给侧短板。线上、线下消费互动,激发商业活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租赁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加快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企业整合步伐,促进“线下”体验和“线上”消费等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市场份额。实物、服务消费并重,挖掘消费潜力。加快中高档汽车市场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稳住汽车消费,补好实物性消费短板;着力增强教育、医疗等服务型消费高端供给,增强区域消费的吸引力、辐射力。软件、硬件建设同抓,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完善消费设施,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推进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消费升级的硬件基础。注重诚信、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抓新区,扩大外向供给侧渠道。开放型经济是长沙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做强大平台。以国家级新区为平台,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打造“新区速度”,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实物量”。打通大通道。加快经济交通走廊、港口、综合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大开放。发挥国家级战略平台优势,“走出去”与“迎进来”相结合,紧密对接全球产业链发展动向,提高附加值与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高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出口产品竞争新优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上一篇:6月份常德市用电量降幅收窄 下一篇:上半年湘西州经济形势及下半年走势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