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建议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常德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行“城市提质”战略,城市建设和管理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2015年全国城市综合排名常德位居第88位,较2014年上升11位。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扩容提质”战略持续实施,城市规模继续扩大。2015年,常德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90平方公里,较2014年增加3平方公里,增长3.4%,建成区面积在全省仅次于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居第5位。2015年末,市辖区户籍人口140.8万人、常住人口156.3万人,分别较2014年增加0.7万人、2.4万人,均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2位。从城市架构来看,常德已初具湘西北中心城市的雏形。
(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15年,市辖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1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8.4%,总量居全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1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12.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4.9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稳步上升。2015年,市辖区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04.1亿元,增长10.2%,总量居全省第6位;公共财政支出181.2亿元,增长13.7%。工业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市辖区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199.6亿元,增长7.4%。商贸业稳健发展。2015年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4亿元,增长15.3%,总量居全省第6位。金融支撑作用有效发挥。2015年市辖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4.5亿元,增长18.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7.4亿元,增长18.6%。
(三)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末,市辖区共有普通高校4所,教师人数达2288人,在校学生41844人;城区中等职业学校21所,教师人数541人,在校学生16303人;城区普通中学69所,教师人数5144人,在校学生 5.2万人;城区普通小学100所,教师人数4114,在校学生6.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卫生事业平稳发展。2015年市辖区医院、卫生院84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9370张,增长5.8%;执业医生3947人,增长11.5%;注册护士4113人,增长14.2%。文化氛围日趋浓厚。2015年末市辖区拥有剧场、影剧院数16个,比上年增长23.1%;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624千册(件),增长4%;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9.9%。
(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随着“三改四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城区综合功能有了大幅提升,为城市的强势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市辖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达32.4亿元,仅次于长沙和株洲,比上年增长3.5%;城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达1593万平方米,仅次于长沙、株洲、衡阳,增长5.6%;城区排水管道长度达770公里,增长9.8%;城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8.9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99.6%;城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数775辆,实有出租汽车数1146辆;城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62个,床位5793张;拥有社区服务设施1202个,仅次于长沙和株洲,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9.2%。
(五)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2015年市辖区绿地面积4441公顷,居全省第4位;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031公顷,居全省第3位。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201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9799.1万吨,比上年下降3.9%;工业废气排放量992.9万平方米,下降11.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3万吨,下降13.9%;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3.1万吨,下降20.1%;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8万吨,下降23.9%。污水处理率92.5%,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0天,比上年增加40天。
(六)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8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3%、15.6%;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6平方米,居全省第2位。城区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参保人数44.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8万人,均居全省第2位;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7万人,均居全省前列。
二、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扩张速度亟需加快。近些年来,常德城区虽保持了持续扩张的态势,但扩张速度仍显迟缓。从衡量城市规模的主体指标城市人口来看,近几年未见明显增长。市辖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虽仅次于长沙,但其中包括了鼎城区、西洞庭管理区全部乡镇的农业人口,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近两年才突破80万人,市辖区140.8万户籍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达到了88.1万人,比例高达62.6%。根据《常德城市发展规划》,2030年市中心城区人口要达到155万,距离规划目标缺口高达70万,在今后的15年时间,中心城区年需净增人口近5万人。再从建成区面积来看,常德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虽然达到了90平方公里,但分别比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少274平方公里、48平方公里、69平方公里、7平方公里,分别占长沙、株洲、衡阳的24.7%、65.2%、56.6%。
(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亟需增强。近几年,市辖区经济虽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引领作用仍然发挥不充分。2015年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达到了1356.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但这包含了鼎城区、西洞庭管理区全部农业乡镇的经济总量。如果从均量分析,人均仅为8.7万元,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娄底之后,居全省第6位。再从经济发展的关联指标来看,常德市辖区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等指标增速均低于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郴州。
(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亟需完善。近几年,常德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在全省横向比较,部分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大力完善。如市辖区每万人拥有职业医师数、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城区排水管道密度、城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数、实有出租汽车数、市辖区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市辖区有线电视入户率等指标与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郴州等市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省排位较靠后。
三、几点建议
(一)高起点、前瞻性地规划城市建设。在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完善上应遵循高起点、前瞻性的原则,切忌出现边建边拆、边建边维修的乱象和排水不畅、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的弊端。
(二)从体制上入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进城人员“进得来、留得下”的问题。一方面应切实改革现有的户籍管理体制,着力消除一些不合时宜的进城人员入户限制政策,畅通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转化的渠道,以解决进城人员“进得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资,以解决进城人员“留得下”的问题。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城市的集聚力和吸纳力。服务业是吸纳城市人口就业的主渠道。在城市经济发展上应坚定不移地执行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政策,以超常规的手段布局、规划和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的集聚力和吸纳力,确保城市居民既能“安居”,更能“乐业”,切忌出现有“城”无“市”的窘境。
(四)创新管理手段,建设现代化城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应充分利用“智慧常德”的建设成果,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进行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市政服务、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符志勇 胡淑珍]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