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株洲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今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组织开展“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全市动员促投资,攻坚克难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当前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5.8亿元,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个和0.1个百分点;在省绩效考核一类7个市中排第4位,与第3位的差距由最大时0.8个百分点缩小到0.1个百分点,与第2位的差距由最大时0.6个百分点缩小到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7%。前三季度增加值分产业看,一产业增长3.3%,二产业增长6.5%,三产业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9%、48.1%和49%,三产业贡献超过二产业0.9个百分点。
(二)绝大多数指标稳中有升
1-11月,8项月度指标有7项实现从低点逐步回升:①商品房销售面积从最低时的3.4%提升到11.7%,提升了8.3个百分点;②固定资产投资从最低时的4%提升到11.7%,提升了7.7个百分点;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最低时的12.3%提升到18.8%,提升了6.5个百分点;④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最低时的16%提升到19.6%,提升了3.6个百分点;⑤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最低时的2.8%提升到5.5%,提升了2.7个百分点;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最低时的11.1%提升到11.7%,提升了0.6个百分点;⑦规模工业增加值从最低时的6.6%提升到7%,提升了0.4个百分点;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目前还处于低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8:54.6:38.6,第二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0.1个和1.8个百分点。从地区结构看,县域经济比重提升。前三季度,全市城区实现GDP76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46.9%;县域实现GDP863.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3.1%,县域GDP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7.8亿元,增长17.3%,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3%,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1-11月高加工度行业实现增加值451.2亿元,增长9.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3%,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增长61.8%,航空产业增长24%。
(四)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
去产能方面,大力推进了烟花鞭炮、煤炭企业的关停工作,水泥产量下降了3.1%,铅、锌产量分别下降了2%和9%,全市前三季度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4.75%,优于年度目标(-3.5%)1.25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联网直报数据)为158.8万平方米,增长5.9%,较去年同期回落57.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较去年同期下降9.9%;去杠杆方面,1-10月,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3.6%,回落了5.8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87元;补短板方面,基础设施、扶贫和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7.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9个百分点。
(五)民生民利持续改善
“民生100”工程进展顺利。1-11月,民生工程114项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占90.4%;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0个指标已全部达到时间节点要求。民生支出大幅增长。1-11月,全市民生支出增长24.1%,占全部支出的75%,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2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4元,增长8.6%,均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好。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已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03.3%。11月全市调查失业率较一、二、三季度分别回落1.05、0.3、0.01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支撑不足。一是工业企业增长预期不太乐观。我们对全市22家大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上报2017年的增长预计较2015年有所回落。二是新增“四上”企业不足。1-11月,我市新增“四上”企业99家(占全省的5.2%,居全省第9位),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占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的3.4%。目前全市正在申报入库的有69家),预计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明年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不足1个百分点。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21家,而退出的有28家,净减少了7家。三是工业投资减少幅度较大。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增幅为-14.4%,特别是技改类投资增幅为-38.4%,这势必影响到明年的工业增速。四是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不多。1-11月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5.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394.6亿元,占融资规模的76.5%;直接融资中仅有5%左右即不到2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市人民银行统计,1-11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8.4亿元(不含票据融资),其中新增工业贷款为-4亿元;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46.7%,较去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五是进出口大幅下降。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6亿元,下降23.5%,增速居全省第13位,其中出口总额下降23.7%;预计明年的外贸也难有强劲增长。
(二)工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约束过大,且结转到明年的项目不足。1-11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9%,而工业投资为-14.4%,影响全市投资增幅约6.9个百分点。市重点办目前掌握的2017年全市续建和新建的重点项目只有295个,计划投资额只有83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仅146个,计划投资额480亿元;产业类重点项目149个,同比减少20个,计划投资额278亿元,同比下降12.9%;10亿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仅3个,同比减少5个,计划投资36.2亿元,同比下降62.3%;大幅拉升今年投资增幅的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明年也只有104个,计划投资额262亿元,同比下降0.76%。
三、对明年全国经济形势供参考的观点
了解了一些信息,研究提出以下不一定正确的观点,供参考。
(一)经济可能实现L型软着陆。我国GDP增速下滑势头可能出现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政、货币等组合政策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翻倍幅度的回升,经济可能逐步企稳。
(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可能比今年稍有收缩。国家将通过货币闸门更加注意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2008年—2016年2月人民币升值了约42%,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了约12%;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在一定的幅度内修正高估。
(三)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可能性较大。美国新当选总统的经济政策可能是“基建+减税+加息”,势必导致更多资金流入美国,增加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我国房价过高也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国家一方面为防范金融风险、降低实体经济营商成本;另一方面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再加之经济已出现企稳迹象,因此可能会坚决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防止人民币贬值过大。下图显示,从去年以来的房地产上升“小周期”可能已结束了。
(四)债市的“牛市”可能结束,股市的“熊市”可能即将结束。因货币投放量有所收缩,资金实际使用成本有所提高,债券市场近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而由于工业产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股票价格较低,存在“资产荒”,可能促使股市逐步走好。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突出抓实体经济。无论是从发展现实看,还是从统计工作方面看,实体经济都是焦点。要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全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建议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扩大有效投资。今年的投资增长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拉动的。1-11月工业投资占比为36.7%,比去年底降低了13.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二产业,但全市经营性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只有10%左右。建议明年更加突出抓产业项目开发建设。
(三)建议高度重视“四上”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申报入库。要始终重视抓好“四上”企业新增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建立相应奖励激励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真正为经济发展培植新增长点。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陈玉明]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