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间投资回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长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投资一直高于全市投资增速,但2015年以来呈现出增速较快下滑的整体态势。2016年,长沙完成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06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比去年回落1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8%,比去年降低6.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仅为15.1%,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大幅回落50个百分点以上。
一、长沙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当前,长沙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和房地产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领域,但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所占份额仍然相对较少。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在主要领域增速回落,其中工业完成民间投资17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上年回落2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批发零售业分别完成民间投资266.56亿元和240.34亿元,分别下降17.7%和32.3%,仅有房地产业完成民间投资1038.64亿元,增长28.5%。
1、工业回报率下降减弱民间投资动力
随着调结构去产能的推进,传统产业中采矿业、制造业所受冲击最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从2015年3.2%下跌到2016年1-11月的-2.5%。民营企业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感,当一个行业利润率下滑时往往比国有企业更先抽离资金。2016年,全市工业民间投资中,制造业仅增长5.8%,31个制造业部门中有12个为负增长,十二大优势制造业部门中,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都低于制造业平均增速。此外,采矿业减少3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减少12.7%。可见,当工业回报率下降时,民间资本观望态势明显。
2、PPP模式推进缓慢影响基础设施领域民间资本进入
自新一轮的公私部门合作(PPP)政策推出后,长沙已经发布三批共215个面向民间投资开放的项目。从我市已实施的PPP或者拟要实行的PPP项目看,PPP项目推进缓慢。近年来,尽管长沙基础设施投资量大、增长速度快,但民间资本涉足的比例仍然不足一成,且呈现出较大的波动。2016年,全市基础设施民间投资比上年减少17.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减少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减少16.8%。民间投资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8.2%下降至6.6%。
3、现代服务业投资热点尚未培育形成
由于制造业回报率下降,在培育形成新的服务业增长点之前,民间资本有流向销售火爆、去库存效应更为明显的房地产开发业的趋势。2016年,服务业民间投资中,相比房地产业比上年增长28.5%,在其他民间投资涉足较深的部分领域,不仅有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32.3%)、住宿和餐饮业(-40.4%)出现了30%以上的负增长,新兴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2%)、金融业(-30.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3%)等行业也呈现出20%以上的回落。值得欣喜的是,全市教育(76.6%)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7%)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因其在该行业涉足不深、所占份额较小,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而且虽然民间资本表现热衷,但这些公共服务领域依然是行政部门垄断较为严重的行业,民间资本进入还存在不少障碍。
二、制约当前民间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与全国形势一致,当前我市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是累积因素和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短期因素是经济周期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常态模式,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使然。但长期以来民营经济所面临体制上的诸多障碍,如融资困境、在某些领域与国有企业有不平等的地位,加之民营经济本身的粗放式发展,这些累积因素叠加,共同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减缓。
1、转型升级难
目前,长沙民间投资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所占的份额超过一半。民营企业参差不齐,以劳动密集型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弱,缺乏核心创新能力,在转型时期很容易遭受冲击。2016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民间投资比上年减少0.8%,增速低于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4.4个百分点,总量在全市民间投资中所占比重仅为11.0%。与此同时,当前我市对民间投资缺乏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和投资信息指导,尚未建立完善、权威的信息发布系统和优良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一些投资者想投资没门路、缺项目,影响了投资热情,或者盲目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投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2、项目融资难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也面临较高的门槛。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和以个人定金和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比重分别为64.4%和26.2%,国内贷款仅占8.8%,可见现有金融体系所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强风险管控,致使民营企业贷款困难、耗时过长。一些民营企业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项目的开工建设不得不通过信托等高融资成本方式获得资金。我市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控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对相关投融资政策缺乏了解,亟须相关中介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市场准入难
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但仍然存在很多隐形的限制,尤其在一些高回报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如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还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市场准入障碍,民间资本实质上很难介入,或勉强进入又被迫退出。对于当前大力推行的PPP模式,一般来说,论证时间长,内容复杂,需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论证。虽然企业对带有公共资源性质、回报稳定、利润较高的项目,如自来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兴趣较大,但最终达成意向的企业以央企居多,真正纯民营企业参与较少,我市PPP项目的实现形式和交易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促进长沙民间投资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目前长沙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0.8%,低于南昌、合肥、郑州居中部省会第4位,可见长沙民间投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发展民间投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让民间投资既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升。
1、降低投资门槛,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要加强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细化改革配套制度安排,消除各类隐形障碍,为民间投资进入到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事业、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创造条件,切实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体制障碍。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市PPP投资模式,完善细化的配套措施,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发挥好PPP投资基金作用,真正拿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资本招投标,吸引民间投资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运营。
2、强化政策落实,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应指导各类金融机构转变思想,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二是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三是各级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为民营企业的融资营造良好的融资氛围。
3、加大科技与人才扶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竞争能力。要为民营企业搭建多门类、多形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步伐,提升长沙民营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长沙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专项资金和创新平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在高新企业认定、高新企业培育等方面向民营企业倾斜;建立全市高级技术人才库,搭建高级技术人才与企业沟通与联系的桥梁,解决高科技技术人才、高级技工人才在长沙难寻的问题。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任重远]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