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抓产业结构优化 促工业结构性节能
工业结构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及增长贡献率的逐年提高,为产业经济与节能降耗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用能占比高是导致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等结构性节能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两者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工业结构性节能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工业发展会经历以轻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目前,长沙规模工业重工业能耗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这三个行业201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远远高于规模工业整体水平,增长贡献率、行业占比逐年提高,长沙正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阶段,原材料的加工链条会越来越长,加工度的逐步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及能源并不成比例,这为长沙实现节能减排与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大背景。
同时,“十二五”期间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同步增长为结构性节能提供了现实基础。2011-2015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分别为961.35亿元、1302.85亿元、1635.62亿元、1816.57亿元、2179.94亿元,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896.33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20.0%,新兴产业投资加大,完成战略新兴产业投资1636.92亿元,增长28.2%,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投资加重,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470.16亿元,增长35.3%,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缩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结构性节能集聚了有利因素。
二、工业结构性节能现实表现
工业结构性节能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呈回落态势,二是新兴产业能耗走强,三是高耗能行业内部继续保持优化升级态势。
(一)高能耗行业能耗占比呈下降态势。2016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305.38万吨标准煤,下降2.9%,高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回落2个百分点。从占比情况来看,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到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1.5%,比2015年回落1.2个百分点,比2014年回落4个百分点。
(二)新兴产业能耗走强。以新兴产业为主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增速较快,这三个行业2016年能耗增速分别为10.9%、16.2%、19.5%。从占比情况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分别占到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0%、4.7%、3.5%,比2015年提高0.6、0.8、0.6个百分点。
(三)高耗能行业内部继续保持优化升级的态势。高耗能行业内部持续优化,单位产品能耗下降明显;其中2016年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11.5%,吨水泥综合电耗下降2.0%;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下降4.5%,吨铝加工材消耗电量下降0.1%;从“十二五”期间情况来看,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产业内部继续保持优化升级态势,2011-2015年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4%、1.1%、0.7%、1.7%,4.1%,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分别下降0.3%、6.4%、24.3%、7.2%、14.9%。
三、结构性节能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结构性节能减排动力不足。重工业普遍存在能耗高的特点,重工业占比高的地区,节能降耗就会面临技改投入大、节能减排动力不足、节能任务相对偏重的困境,从长沙自身情况来看,发展仍然是总体要求,工业化进程仍在路上,2011-2015年,长沙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比分别为81.6%、78.3%、75.4%、80.7%、79.9%,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比始终维持在75%以上的高位。
(二)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工序、重点设备、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行业间协同耦合、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等系统节能减排重视不够,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释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重视单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缺乏整体解决方案;二是侧重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够;三是关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协同不紧密;四是流程型行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的节能减排潜力尚待挖掘。
四、促进规模工业结构性节能降耗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清洁生产绿色行动,强化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从自身情况来看,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电力、钢铁、水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排放工业行业快速发展;这些工业行业的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较长,如果这类生产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量较高,那么其高能耗、高排放的特性将在长时期内被锁定。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力促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采取有效措施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进行控制,延长传统行业的生存周期。贯彻好《长沙市工业清洁生产规划(2014-2020)》,继续做好“长沙千家企业清洁生产绿色行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二)抓好产业升级主战线,利用技术革新提升整体产业投入产出水平。推进“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抓好结构性节能的主战线。顺应供给侧改革及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有力东风,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加快产业结构提升步伐,抓实推行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同时提升制造产业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现有底端产业链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三)探索跨行业共生的协同减排,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在现有的工业企业中继续推进技改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支持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探索跨行业共生的协同减排,重点推进跨行业物质、能源共生技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利用的优化升级。
(四)强化政策措施的引领作用,提高行业到社会用能衔接环节的节能工作。利用好阶梯水价、电价的政策,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做好用能管理工作,延伸节能降耗工作的触手;充分利用市场自身力量,利用消费升级的东风强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燕俊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