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多方发力迎接挑战
今年前两个月,娄底经济运行来势总体向好,工业支柱行业量价齐升,投资建设稳步推进,市场消费保持热度,财税收入组织有效,市场物价温和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前,全市经济发展来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骨干企业支撑工业较快增长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居全省第1位,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一是钢铁行业量价齐升,贡献突出。1-2月,钢铁行业延续了去年年底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运行态势,全市钢材产量176.30万吨,增长26.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2.7个百分点,价格继续稳定较高水平,带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大幅增长29.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9.7个百分点。特别是涟钢、汽车板的较快增长为稳定全市经济贡献突出,涟钢的产值同比大幅增长77.1%,汽车板的产值同比大幅增长193.8%;二是非产能过剩行业和新兴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2月,全市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皮革制品和制鞋业分别增长27.4%、30.7%、17.8%和12.1%,延续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三是新入统企业的有效拉动。2016年新入统企业达132家,总体生产经营进展良好,这些企业相对来说市场前景较好,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尤其是涟钢薄板公司、涟钢强菱公司、五江轻化集团等大企业的成功入统,为今年工业的稳步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相关指标支撑有力。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了16.7个百分点,2月当月用电量增长了31.2%,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与工业生产形势基本匹配;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2%,呈稳定增长态势;实现工业增值税1.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3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收益稳定向好。
(二)续建项目支撑投资稳步增长
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8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8%)3.3个百分点,排位居全省第3位,比去年同期前移4个位次。一是续建项目建设来势较好。前两个月全市项目建设完成进度较快,大项目、结转续建项目明显多于上年,目前在库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4个,比上年同期多134个.娄底大道、五江碧桂园、三讯新能源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2月份又新开工了华晶科技等重大项目,娄底中心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和路网完善工程两个PPP项目于2月份正式入库,投资增长后劲总体较好。二是第三产业投资引领增长。1-2月,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71亿元,同比较快增长43.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6.8%,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是PPP项目落地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娄底中心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和路网完善工程两个PPP项目于2月份正式入库,3月份又有一些新PPP项目启动开工建设,带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1-2月,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4%;四是重点领域投资推动有力。1-2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工程分别完成投资8.65亿元和2.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11.4%。
(三)年节消费推动当月消费高速增长
今年春节比去年晚一个月,1-2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8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快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得益于节日期间商家的大力促销和春节返乡人群的消费拉动,前2个月全市消费市场总体比较活跃。一是日常消费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步步高、沃尔玛、天虹等大型商场、超市销售火爆,带动食品烟酒类、服装鞋帽类等日常消费品实现32.2%和21.6%的较快增长;二是改善类商品消费保持热度。1-2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改善型消费品分别增长了13.5%、34.2%和14.6%,消费结构继续改善;三是汽车消费势头向好。1-2月,全市汽车类完成销售额3.79亿元,同比增长15.7%,车展等促销活动成效明显,汽贸行业稳步上升;四是网络销售规模继续扩大。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37.6%。
(四)财税收入呈快速恢复性增长
1-2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居全省第3位,财政收入完成进度较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居全省第6位。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9%,非税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4.0%,税收占比稳步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得到改善。
(五)市场物价温和平稳
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八大类商品“七升一降”,除医疗保健类上涨较快以外,其它7个大类涨跌幅度均控制在3%以内。具体来说,食品烟酒类下降1.1%,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2%,医疗保健类上涨2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
二、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较快增长的基础要进一步夯实
前两个月娄底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钢铁行业量价齐升的有力拉动以及上年同期的较低基数,后续这种拉动作用必然减弱,煤炭行业因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停产整顿,短期影响较大;化工行业因湖南宜化、丰地化工等重点企业停产,形势严峻;水泥行业双峰海螺、国产实业等主要企业没有达产,导致产量下降,1-2月水泥产量为148.9万吨,同比下降8.9;新兴产业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总体规模偏小,拉动作用有限。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能力较弱,2016年娄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增长率仅为7.5%。娄底工业产品比较低端,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产业链配套程度较低,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看,娄底的支柱产业在省内工业产业链条中嵌入程度低;从新兴产业发展看,产品较为单一,大多为零部件生产,整机产品较少。
(二)招商引资和新建项目亟需加力
前两个月全市投资建设进度较快,但在建项目以结转续建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不多,1-2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8个,比上年同期下降6.7%。尤其是工业产业项目偏少的情况比较突出,1-2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76亿元,同比下降8.5%。
(三)消费领域限上单位拉动乏力
1-2月,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3.5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仅41.2%,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数量偏少,对全市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四)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1-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1.50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个百分点;全市贷款增长仍然较慢,各项贷款余额856.00亿元,同比仅增长7.3%,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偏低,仅为14.2%,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仍待加强。
三、下阶段工作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多点发力,抓企业稳增长
虽然今年全市工业开局良好,但支撑工业较快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需要多措并举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一是要精准帮扶,稳定工业企业运营。全市各级、各部门应继续深入开展帮扶活动,时刻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目前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分类指导,改进和完善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和生产技术装备管理,推动技术装备优化升级,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要加强对新建新投产新入统企业的帮扶指导和政策扶持。二是培优扶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规模基础上,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建筑、电子信息等行业所需的原材料,提高本地供应率;促进“煤 - 焦 - 电 - 钢”联动发展,构建相互依存、紧密协作、配置优化、良性发展的生态圈;合理控制资源开采规模和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广节能工艺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节能减排,继续保持传统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以企业创新平台、重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能力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突出特色,持续推进精准化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深入分析产业形势,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努力提高主导产业招商谋划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做到以产业梳理项目,以项目引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企业,加快产业集聚,争取在特色产业招商上取得突破。
(二)狠抓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投资是全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拉动力,项目工作的力度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一是要紧盯重大项目落实。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思想,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将各项重大项目逐一落实到相关领导及部门,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建立健全解决重大项目问题的长效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追踪和通报,进一步建立健全报告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切实增强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要强化项目储备。及时掌握投资导向和项目信息,吃透政策,把握重点,精心编制,全力策划,科学论证一批成熟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广阔,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抓好项目的培育和储备,做到成熟一批、实施一批、见效一批、储备一批,完善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储备,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积极做好资金争取和项目落地工作。市委、政府要加大前期经费的投入,督促相关部门上下联动,加大跑办项目的力度和深度,真正把各方面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握好投资导向和宏观政策的尺度,加大争取项目和落实资金的力度,成功的争取落实一批有利于全市长远发展的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四是要盘活存量。加大民间融资问题处置力度,对涉及民间融资的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对能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加大帮扶力度,盘活因民间融资问题而闲置的厂房、设备、土地、技术等资源;确实资不抵债的依法依规破产清算,涉嫌非法融资的尽快进入司法程序,通过资产重组、诚信重建,激发民间投资信心与活力。
(三)补齐短板,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仍是娄底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占GDP的比重仅37.0%,居全省第14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6和9.4个百分点。一是要更新观念,扶持引导。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将第三产业各项发展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列入年度目标考评,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要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湖南中部地区“健康之城”、“体育之城”和重要的文化旅游热点城市,按照"娄底市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体育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加速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要积极支持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方面积极扶持社区服务、房地产服务、旅游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教育服务等社会需求旺盛的新兴服务业,加强规范管理,使其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拓宽服务业门路,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缓解社会供求矛盾。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银行、保险、邮电、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等市场化程度低的服务业,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通过公平竟争,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四)因地制宜,大力促进消费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市场总体呈现 “稳步增长,增幅稳中趋缓”的特点,增长速度放慢,限上拉动乏力,需要注入新的动力。一是要整合资源。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抓好现有市场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对经营场所、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进行整合,强化硬件和软件配套,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大型企业的培育,鼓励本土有实力的重点批零住餐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特许经营推广、企业融资等服务,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三是要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商品结构,经营思路,促销方式;积极引进客商参与我县限上企业的改造,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和网上销售,扩大商业辐射区域,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鼓励传统企业自建平台或引进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交易完全结合,使传统销售实现跨越、转型升级。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石峰 陈惠明 秦金莲 肖泉 杨贝卡]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