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从国家中心城市视角看长沙经济首位度

  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这是长沙强化中心城市辐射聚散功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全省首位城市引领示范作用的责任担当。经济首位度是衡量一座城市中心属性的重要指标,是指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首位度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正稳步推进。客观分析长沙经济首位度现状,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经验,不断提升经济首位度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

  一、 纵向看发展,长沙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

  2016年,长沙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1、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正稳步向“万亿俱乐部”迈进,显示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健的发展后劲。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分别居省会城市第6、4、6和4位,增速分别居第5、9、5和5位,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继续保持中部领先,实现了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正加快进入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为提升经济首位度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力支撑。

  2、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在全省的首位作用凸显,以较少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成果。2016年,长沙以全省5.6%的土地面积和11.2%的人口,创造出全省29.8%的GDP;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02亿元,占全省的45.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93.32亿元,占全省的2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7.4亿元,占全省的30.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488.77亿元,占全省的36.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3866.96亿元,占全省的50.4%。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首位度总体稳定、稳步提升,其中GDP首位度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3、中心地位逐步显现。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职能是在完成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起到支撑、服务、辐射、带动等作用,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拥有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和示范效应明显。长沙交通优势明显,2016年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达480.47 亿吨公里,客运量达1.12亿人次,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中部第一,京港、沪昆和即将开建的渝长厦等高铁在长沙“米”字型交汇,中欧班列开通并常态化运行,磁浮、地铁、城铁相继建成运营。长沙科教文化优势明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居省会城市第4位,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9569.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8%,广电湘军、出版湘军走在全国前列,当选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同时,长沙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九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发展模式在全国影响广泛。

  二、 横向作比较,提升经济首位度的步伐需继续加快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十分激烈,各大城市对获得这一定位的渴望也表现得强烈而迫切。被明确定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地方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八个城市,而长沙、沈阳、南京、西安、杭州、青岛、厦门等城市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与这些城市的对比来看,长沙经济总量和首位度总体处于中游水平,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辐射力,但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更好分析长沙首位度情况,我们对标行业产业通行国际规则与标准,从人口、经济、文化、贸易、创新等多维度,与武汉、成都、郑州三个定位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城市进行对标分析。为全面反映情况,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常住人口、进出口总额、文化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九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分析情况和结论如下。

  1、长沙首位度总体居中。选取的九项主要指标综合分析看,长沙首位度均值为32.1%,比武汉(39.4%)和成都(43.0%)分别低7.3和10.9个百分点,比郑州(30.6%)高1.5个百分点。与武汉、成都相比,除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首位度差距相对较小外,其它六项指标差距较大。与郑州相比,长沙除进出口总额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位度低于郑州外,其它七项指标首位度均领先于郑州。

  2、部分指标首位度差距较大。对比分析看,长沙在进出口总额、金融存贷款、常住人口等指标首位度差距明显,是长沙经济首位度方面的短板。从进出口总额看,长沙进出口总额总量偏小、首位度偏低。2016年长沙实现进出口总额746.75亿元,分别为武汉、成都和郑州的47.6%、27.5%和20.5%;首位度为41.9%,也远低于武汉(60.4%)、成都(83.0%)和郑州(77.3%)。从金融存贷看,2016长沙金融存款余额为15488.77亿元,首位度为36.9%,存款余额分别低于成都、武汉、郑州17089亿元、6707亿元和4342亿元,首位度分别比成都、武汉低12.8和10.1个百分点,高于郑州0.8个百分点。从常住人口看,2016年长沙常住人口764.52万人,首位度为11.2%,而2015年武汉、成都常住人口均超过1000万,长沙常住人口首位度比武汉、成都低7个百分点左右,郑州常住人口首位度(10.1%)虽然低于长沙,但其常住人口接近1000万。

  3、长沙的比较优势。总体来看,长沙在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比较优势,是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长沙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中部前列,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7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9.1%,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5年首位度为45.2%,与成都、武汉接近,文化产业增加值高于成都、武汉,与郑州相比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长沙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部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8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在全省的首位度为41.8%,与武汉接近,高于郑州,无论总量还是首位度方面长沙均具有比较优势。

  三、精准找定位,长沙应在提升经济首位度上持续发力

  长沙作为湖南省经济中心,虽然近年来经济首位度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弥补发展短板,提升长沙经济首位度、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

  1、加快发展服务业。与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相比,2016年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的差距分别为7.1和7.4个百分点,其主要差距体现在第三产业,首位度差距均为1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方面差距明显。长沙要提升经济首位度,必须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集中力量抓好金融、现代物流、休闲娱乐、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不断促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培育和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引进项目和企业,提高长沙物流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娱乐和创意、现代传媒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会展业,带动相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密集的整体优势,增强和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把服务范围向珠三角、中部甚至全国延伸,带动长沙金融、房地产、教育、传媒等产业发展。

  2、提高经济外向度。相比武汉、成都和郑州,长沙进出口无论是总量还是首位度差距都比较明显。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外向型经济既是短板也是发展机遇所在,要在全省开放崛起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长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首位度。要通过优化出口结构,不断提升出口水平,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全市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烟花鞭炮等特色产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效发挥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继续巩固发展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以及有比较优势的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

  3、扩大城市规模。经济首位度与人口总量、城市规模等指标存在明显正相关,长沙目前城市化率相比于中心城市依然偏低,城市化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应加快城市扩张步伐,形成获取“发展红利”的战略新平台。要着力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来长落户条件,把长沙打造成为各类人才聚集的创业之都,同时提高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创造吸引外地人来长安居乐业的环境,为长沙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邹俊平]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衡阳人口集聚速度加快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下一篇:郴州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