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沙人口实现较快增长
人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刺激因素和动力。长沙作为一个GDP接近万亿级的省会城市,人口的聚集可以创造出更大、更多元的需求和发展动力。从相关统计数据看,2016年长沙市人口总量呈现较快增长势头,人口结构进一步合理,人口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一、人口总体规模及分布
2016年末,长沙市常住人口764.52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411.6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8%:芙蓉区57.58万人、天心区64.34万人、岳麓区83.79万人、开福区62.16万人、雨花区83.64万人、望城区60.13万人;三县(市)总人口352.88万人,为全市总人口的46.2%:长沙县94.58万人、宁乡县126.56万人、浏阳市131.74万人。
二、人口发展变化特点
(一)总量规模加速扩张。2016年长沙市常住人口764.52万人,比2015年的743.18万人增加21.34万人,增长2.9%,增幅为近年来最高。在全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市区人口聚集功能不断增强。2016年全市市区人口411.6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4万人,市区人口占比为53.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6年长沙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四个市州中人口总量排位第一。
(二)城镇聚集功能快速提升。随着全市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周边城镇转移,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16年长沙市城镇人口580.97万人,比上年净增28.19万人,城镇化率75.99%,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城镇化率达89.94%,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三县(市)城镇化率为59.73%,比上年提高2.86个百分点。
(三)净流入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末,长沙市累计净流入常住人口68.52万人,2016年当年净流入规模达5.7万人,流入规模比2010年至2015年年均水平多3.9万人。净流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市辖区,2016年末,内六区累计净流入常住人口83.31万人;三县(市)除长沙县外,浏阳市和宁乡县为人口净流出地区,2016年末,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县净流出人口为14.79万人。
(四)老龄化步伐略有减缓。2016年长沙市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1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6.52万人,老龄人口占比为17.2%,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总量和占比虽比上年有所增加,但老龄化步伐略有减缓。2016年长沙老龄人口占比的提高幅度比2010年至2015年的年平均提高幅度小0.2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步伐减缓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二胎政策的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导致0-14岁人口数量增加;二是长沙是净流入城市,流入人口绝大部分为劳动年龄人口,使15-60岁人口比重提高。
(五)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人口预期寿命为77.38岁,比上年提高0.18岁,超过全面小康人均预期寿命目标1.38岁。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健康素质提高,百岁老人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有百岁老人245人,是2010年的全市百岁老人的2.6倍,五年增加百岁老人152人。
(六)人均受教育程度超小康水平。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2016年长沙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1.95年,比上年提高0.36年,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提高1.48年,超过湖南省市州全面小康水平1.45年,城内五区年人均受教育程度超过全面小康考核一类区县目标值0.5至2.3年不等。
三、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长沙人口增长势头加快,主要原因为近年来长沙经济和居住环境的持续向好,更多的人愿意来长和留长生活,特别是《长沙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新政的全面实施,人口迁徙更加自由快捷。市公安户籍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长沙市户籍人口696万人,其中迁入人口达15.52万人,迁入人口中近60%是由于购房和经商原因迁入。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房地产价格洼地效应助推了长沙人口的较快增长,2016年仅蓝思科技等四家大型单位因生产规模扩大增加员工2万余人;2016年长沙市房屋销售面积2594万平方米,同比增速达36%。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长沙经济“倍增计划”以及《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至2020年长沙将建成为一个能承载1000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等目标的逐步实施,长沙人口特别是城镇人口将迎来大幅度增长。据测算至2020年若长沙人口达1000万人,城镇化率81%,将有237万农业人口转移实现市民化,而每一个农业人口市民化将增加城镇教育、住房、就业、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成本约11.6万元,在此成本中政府部门需承担35%左右,即政府财政平均每年要承担186亿元农业人口市民化成本支出。对此,我们必须在做好测算、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落实相关工作。
(一)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2016年长沙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43.70亿元,比上年净增24.5亿元,2010年至2016年年均净增额为72亿元。从这一数据看,长沙市级财政难以承担每年农业人口市民化所需的成本支出,我们必须在不断发展经济,努力增强地方财政实力的基础上,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政策的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湘江新区等有利条件,全面挖掘和利用相关政策;同时积极争取相关国家政策和建设项目落户长沙。
(二)做好相关配套保障工作。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素,我们必须科学测算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客观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为宗旨,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供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入,给原有城镇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也要保证流入人口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有效预防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矛盾甚至是不稳定因素,使人口增长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和新兴服务需求,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孙铁如]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