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郴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就业压力、增加财税收入具有巨大作用。然而,在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破除瓶颈,进一步支持和推动郴州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迫切。
一、中小企业发展贡献显著
1、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42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0%,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0.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13589家中小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以上,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2086家,实现销售收入1463.8亿元,同比增长9.42,实现利润总额193.2亿元,同比增长8.3%。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看,全市共有1045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846.2、939.4、2828.8、154.4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8.8%、87.3%、88.3%、91.2%;同比分别增长5.3%、11.9%、5.5%、3.2%,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3个、5.2个、0.9个、2.3个百分点。
2、成为民生福祉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许多社会劳动就业岗位。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劳动就业人员为21.3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年均用工人数17.9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人数的88.6%。同时,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农民工,这就有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并且为农村居民增收扩宽了渠道。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56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748元,同比增长29.3%。中小企业也是财税收入的重要渠道,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税收59.0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部税收的83.1%,拉动税收增长3.2个百分点。
3、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主体,它离市场、离用户最近,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转型转产的成本较低,也是生产经营改革的实验区和先行先试的突破口。近些年来,郴州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发展,2014年至2016年市县两级政府共出台83次激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安排各类产业引导资金12.8亿元。在各级政府的有效引导下,中小企业拼搏创新,在不断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为带动产业生产技术升级、创造优质企业、促进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91.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77.5%。通过转型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全市有57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产值过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
4、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组成。郴州市现有15个产业园区,2016年共有企业2604家,其中中小企业2187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84.0%。在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中,产业园区有 614 家企业,其实现增加值 692.4 亿元,占全部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5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有色、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化工、机械等七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共聚集了786家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2016年,这七大产业集群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9.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5.4%。
二、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突出
1、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实力弱、档次低等特点,加之全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少,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脆弱,加之近年来劳工工资、房租、电费、原材料等持续上涨,使得成本不断攀升,导致有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亏损面为14.4%,比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高8.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8%。随着企业集团化、产业规模化趋势,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规模很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已经难以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企业生命周期不长,可持续性发展较差,一旦受到宏观环境影响或碰到比较大的意外事故,企业很容易倒闭。
2、企业融资困难。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门槛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小企业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还是企业信用等级都与大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银行在信贷方面为了防范风险,经常出现惜贷、抽贷等现象,特别是目前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体制不够完善,银行贷款的往往青睐于实力强、利润好的大型重点企业。2015年,全市有部分有色冶炼中小企业因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申请破产。在融资成本方面,目前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多数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只能以民间借贷为主,年利息20%—30%不等,有的甚至更高。在融资渠道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贷款数额少、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不确定风险等,从国有商业银行渠道获得资金非常少。此外,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不多,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在融资周期方面,企业从申请到取得贷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有的需要将近一年时间。在担保体系方面,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者建立后作用发挥不佳,使得当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不强。据2016年景气调查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反映资金充裕的仅占3.1%,基本正常的72.5%,资金紧张的24.4%;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认为融资难的占24.2%,融资成本高的占19.8%,货款回笼慢的占21.7%,存货资金占用和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等原因的占34.3%。由此可以看出,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产业结构不优。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大多数是为大型企业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发展和扩张主要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经济资源供给。因此,全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等问题缺少科研投入,又因为没有完备的科研机构,造成企业开发能力弱,产品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科技含量较低。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4.4亿元,仅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0.9%。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优,导致自身实力有限,往往难以吸引较多专业技术人才,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仅23320人,仅占全部中小企业平均用工人数的12.8%。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技术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滞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管理不够规范,致使企业的风险加大,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偏低,阻碍了企业的成长。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有的甚至是“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相当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纯属家族化管理,一家亲现象严重,有的除董事长、总经理自己担任外,连出纳、会计、统计等都是自家人,真正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进不了企业管理层,导致人才引不进,即使引进来也稳不住,外流现象严重。这些家族式管理企业,决策不讲科学论证,营销不搞市场调查,全凭经验,主观臆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风险性。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上的不足,对员工激励机制的缺乏,财务机制的不完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1、要强化政策扶持。近些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然而越到基层政府,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往往在执行政策时存在难度,导致政策落地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按照“一产业一政策、一企业一政策”的原则,针对新情况、新产业、新问题,及时完善、调整、充实、深化、细化产业扶持和引导政策,让政策真正接地气、连企业。要积极争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产业配套上项目、上生产线,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市场影响大、科技含量高、代表性强的中小企业,鼓励它们做大做强。
2、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强化企业用地保障,统筹合理安排全市工业用地指标,新增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用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生产场地。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用好政府“过桥”资金,鼓励各类投融资平台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时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有效整合运营各类资产,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债券、私募股权、集合信托、产权交易等方式融资,支持开展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试点。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用工的补贴力度,鼓励本市劳动力特别是市内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在本地中小企业就业,引导各职业培训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定向培养企业紧缺人才;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用工信息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和引导。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中小企业发展的硬环境,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解难题、破瓶颈、做好事、办实事,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要强化创新创特。要引导中小企业主动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形成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牵引、以科技为引领的自主创新体系。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实施品牌战略。要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合作关系,推进中小企业开放创新,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档次,向产业链高端转型。要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档次低的落后中小企业,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条件和实力的企业赢得市场的主动权,追求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4、要强化内部管理。要广泛开展管理咨询等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健全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要改革家族制经济管理模式,导入现代管理理念,引进优秀人才进入企业管理高层,提高企业内部运作效率,努力抢占管理最高点,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与环境、与客商、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导中小企业关爱职工,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安全保护,改善生产条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朱忠雄]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