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情况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农民合作社”作出了明确定位: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这表明农民合作社将成为引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主体,发展农民合作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能够高效的承接国家对农民的各项扶持。2015年,湘西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全州每个村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创办一个以上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个县(市)创办一批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项特色优势产业创办一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多个省级示范合作社的目标任务。龙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龙山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很好,2017年前新注册了101家,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社达到491个,新增比例为20%(其中主要有:百合类116家,中药材类34家,畜禽养殖类151家,柑桔类67家,蔬菜类61家,农机服务14家),拥有了茅古斯、隆头鱼、里耶脐橙、比耳脐橙、自然俏、沁湘、尧坪百合、佳湘源百合等注册商标,以及耘丰脐橙,富农椪柑、白皮柚,金乐椪柑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比耳脐橙、新农马铃薯等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成员12232人(户),带动农户34725人(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500余户,4000余人。(合作社成员主要集中在百合、中药材、畜禽养殖、柑桔、蔬菜等领域)成为龙山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股新生力量。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迅速但不规范。从2008年以来,龙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每年都以较高速度递增,但真正能办成紧密型、实体型、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作的不多;有共同资产,有经济实体并进行企业化运作,与全体社员联心联利,实行民主决策与管理的更少。
(二)规模小,成员参与度低。合作社领办人大都是种植、养殖、销售大户,与全体成员直接的利益关联不大,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少,有的仅在农产品销售中有交往,其余时间几乎很少联系。
(三)初级松散型多,紧密合作型少。目前龙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大部分是种植、销售大户牵头,决策核心主体不是全体成员,大多数成员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合作社自身发展和为全体成员服务的动力不足,以低成本的技术、信息服务居多,大部分只是当地狭小区域内的初级松散型合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好的外部环境。从龙山县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来看,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国家、省州项目扶持个数少、资金量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基本为零,因此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杯水车薪”,多数处在起步阶段的合作社因缺少资金支持而运行困难。省州多次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工作的文件,而龙山县一直没有出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实施细则文件,也没有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可以说是任其自生自灭;二是贷款难。由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单薄,缺少抵押资产,很难贷款;三是税费、用地、用水、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难度大,审批手续复杂,减免税申报周期长;四是工商登记注册所需时间长,手续繁琐,经常出现农民来来回回往返多次才能完成注册的情况。
(二)农民合作意识亟待培训提高。目前,分散经营的小农意识在农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各级各部门及村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清,不了解。例如水旺青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登记注册成立前就与广西仙草堂制药公司建立了产品销售关系,随着发展,仙草堂制药公司要求我们必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否则将中止收购产品,说明我们的合作意识已经远远落后了。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发展不起来,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是多年的承包到户导致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是缺乏有经营才能特别是奉献精神的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能否建立并健康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带头人,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要看市场好坏和带头人的个人情况而变化,基本上是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一般入社农民只有依附关系;各合作社之间没有协同作战意识,各自为战,同类合作社间常常还相互竞相压价争抢客户等等。因此,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提供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对农民进行合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经营不平衡。从龙山县合作社发展现状看,洗洛、白羊、石牌、桶车、兴隆街等乡的百合已形成产业,成立了135个百合专业合作社,占比28%;里耶、内溪、贾市等乡镇桔橙、椪柑形成产业,成立了柑桔脐橙专业合作社67个,占比13%;水田坝、乌鸦、洛塔、八面山中药材产业催生了34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占比7%;围绕民安街道、里耶两大城镇形成61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占比9%;依托里耶八面山、洛塔等优质草场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183家,占比36%,这五大产业合作社占全县专业合作社的93%。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水平。目前龙山县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经营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三、几点建议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壮大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合作社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才能可持续发展。根据龙山县实际,围绕做大做强两薯、百合、水果(柑橘)、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辣椒、畜禽养殖等产业,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要构建“能人”治社,规范管理,实行“能人”带动、产业带动、企业带动。在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来进行。
(二)创造宽松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龙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扶持。一是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用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湘政发【2013】34号文件精神县里尽快出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实施细则文件,本级财政安排农民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对已完成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县农经站组织验收,凡是已达到农民合作社法相关要求、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带动作用的合作社每家给予2000—3000元开办费,每年重点扶持五家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给予县级示范社3-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二是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的资金融通问题,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的捆绑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放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三是财政、税务、工商、发改、国土、交通、技术监督、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民合作社的兴办、经营、发展排忧解难;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想方设法利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作为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王牌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开展辅导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稀缺是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拓展、组织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制定培训规划,安排专项经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各级分管农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干部、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村能人大户和农民等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着力打造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四)规范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其稳步发展。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和规则,国内山东、浙江等省专业合作社正蓬勃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成功经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湖南省实施办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规范运作,使广大农民看到好处,得到实惠,以点代面,推进其快速发展。
(五)加强领导,放手发动,积极稳妥,科学推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离不开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要创造条件,让合作社先发展起来,然后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其发展规律壮大起来。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彭 勃]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