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长沙民间投资增长小幅回升
1-5月,长沙市完成民间投资1557.20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提升2.6和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0.2%。自2015年起,长沙民间投资增速开始回落,在经过2016年的低位徘徊后,目前仍处于缓慢恢复期,投资结构已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当前长沙民间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1、主要领域民间投资“两增一减”
当前,长沙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和房地产业,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领域。从各领域看,1-5月,全市民间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404.35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1.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全年提升32.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605.61亿元,同比减少6.5%,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11.2个百分点。
2、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积极改善
1-5月,全市制造业民间投资593.21亿元,同比减少6.0%,31个制造业部门中有18个民间投资出现了负增长,但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从制造业内部看,投资下降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部门,如:通用设备制造业(-35.5%)、金属制品业(-30.3%)、农副食品加工业(-22.1%)、汽车制造业(-1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6%)、专用设备制造业(-5.1%)等。与此同时,以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民间投资116.79亿元,同比增长71.3%,加上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全市共完成高技术民间投资205.67亿元,同比增长27.9%。与此同时,1-5月,全市高耗能行业民间投资116.84亿元,同比减少了19.6%,高耗能行业投资继续下降。可见,对市场敏感度较高的民间资本,也开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当中积极寻求新旧动能的积极转换。
3、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民间投资意愿明显增强
2017年,全市共铺排重大项目932个,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预估总投资达到12382亿元。全市投资提质增速,PPP项目加速落地,项目完善程度不断提高,无形之中增加了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1-5月,全市基础设施民间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14.3%,占民间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2%提升至6.6%;民生工程民间投资97.16亿元,同比增长50.6%,占民间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提升至6.2%;生态环境投资民间10.60亿元,同比增长33.4%,占民间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0.5%提升至0.7%。
4、民间投资项目资金相对紧张,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1-5月,全市民间投资到位资金1987.47亿元,同比增长1.7%,比全市民间投资增速低5.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88.58亿元,同比减少1.0%,占全市到位资金的9.5%;自筹资金1269.01亿元,同比减少4.0%,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3.9%。总的来看,全市民间投资项目资金仍然相对紧张,且自筹资金比例较高,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从我们对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情况看,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银行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门槛高,一些民营企业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项目的开工建设不得不通过信托等高融资成本方式获得资金,增加了融资成本。
二、促进后段长沙民间投资稳步发展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此外,‘放管服’改革、市场准入、PPP项目加快推进等各类政策的支持,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这些都将有利于带动我市民间投资的发展。但从我市民间投资发展的具体情况,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是大型工业民间投资项目较少、推进较慢。当前,全市工业投资中大项目仍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1-5月,全市计划总投资前30位的工业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仅12个,计划总投资和本年完成投资占比分别为33.0%和37.3%。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建设、海信电器宁乡综合生产基地等全市50亿以上特大工业项目均属国有或外商投资。二是基础设施、公共领域民间投资占比仍然偏低。虽然PPP项目的大规模推出为民企参与基础设施、公用服务投资提供了机会,但是仍以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占绝大部分。1-5月,全市民间投资中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投资的总占比仅13.5%。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领域,政府管制相对较多,民企难有更大施展空间。约束民间投资增长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仍然较多,这就决定了民间投资的恢复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后段应在政策落实、环境优化、竞争力培育等方面多支持、多服务。
1、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针对当前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出台更多鼓励性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对于已出台的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广泛征求民营企业意见,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地。完善配套措施,特别是在申请手续、惠及范围、落实措施等环节放宽标准,使民营企业对于优惠政策“既看得见又摸得到”,把这些好的政策真正落实下来。
2、创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明确政府职能的边界,取消或简化各种审批手续,给予民营经济宽松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取消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性条文,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在工商、税收、融资、资质认定、项目招标等方面,切实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3、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同时结合市场调节机制,分类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尽快做大做强和做专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以名牌战略促企业发展壮大。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任重远]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