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省中西部市州比较
2017年,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以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为契机,把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摆上了重要位置,促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虽然邵阳规模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相比省中西部市州优势还不明显,相比省其他先进市州还有差距,邵阳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为邵阳规模服务业提供全新发展机遇,促进邵阳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邵阳规模服务业企业分布情况
(一)从县域分布来看。1-5月,邵阳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24家,邵东县52家、双清区30家、洞口县21家、武冈市24家、大祥区16家、城步县17家、邵阳县13家、隆回县13家、绥宁县13家、新宁县10家、新邵县9家、北塔区6家。其中,邵阳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4家,邵东19家、城步11家、洞口9家、双清7家、邵阳县7家、隆回7家、武冈7家、大祥5家、绥宁4家、新邵4家、北塔3家、新宁1家。
(二)从行业分类来看。1-5月,邵阳规模以上服务业分布在10个服务行业门类中。其中交通、仓储和邮政业47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1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家),物业管理22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6家,教育19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6家,文化体育娱乐业26家。
二、邵阳规上服务业发展现状
当前,邵阳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以下特点。
(一)规模服务业队伍不断壮大。规模服务业起步晚,以前属于限额以上服务业,还没有划分出来,由于统计方法制度的原因,从2013年才属于规模以上服务业。2013年至今,邵阳规模服务业队伍不断得到壮大,2013年89家、2014年140家、2015年184家、2016年199家,截止2017年5月,邵阳规模服务业壮大到224家。
(二)规模服务业发展趋缓。联网直报显示,1-2月,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8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14.9%;1-3月,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22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18.3亿元,同比增长12.6%;1-4月,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27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24.3亿元,同比增长11.6%;1-5月,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24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30.6亿元,同比增长13.5%。由于新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从1-2月到1-5月,每月都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去年同期数未参与汇总,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会造成较大压力。
(三)营利性服务业平稳发展。去年新增单位很多都属于这类行业,其同期数较低或者有些根本就没有同期数,去年的规模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全年都在高位运行,一直在全省排位第一。2017年来,由于新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新增企业不能参与汇总,营利性服务业呈平稳发展的态势。1-2月,邵阳市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72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0.86亿元,同比增长32.3%。1-3月,邵阳市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4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26.62%;1-4月,邵阳市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4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1.98亿元,同比增长25.37%;1-5月,邵阳市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5家,营业收入总量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36.4%;
(四)营业利润抗风险力不强。1-5月,邵阳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4.6亿元,增长19.1%。除了电信行业几个单位外,其他单位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利润增速全年个月波动较大,利润也经常在盈亏点上下波动,经营上稍微有点问题就会造成利润为负。全部服务业单位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该行业实现营业利润3.1亿元,占到整个规上单位利润的67.5%。
(五)六大行业助推作用明显。1-5月,从十大行业门类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9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6家、教育1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家、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6家,这6大行业营业收入的总量分别实现13.8亿元、7.3亿元、4.4亿元、1.3亿元、1.2亿元和0.9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量的45.2%、23.7%、14.5%、4.1%、3.9%和3.0%;助推了邵阳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运行。
(六)五大行业运行良好。1-5月,全市十大行业中,大部分行业实现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特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五大行业运行靠前,分别实现了35.4%、32.7%、32.6%、25.%、23.8%的增速。
(七)新增企业贡献彰显。1-5月,邵阳新增企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贡献巨大,作用非常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54家,对全部营业收入增速拉动2.4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家、教育7家、卫生和社会工作5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家、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家等六大行业的新增企业分别对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拉动了0.58个百分点、0.38个百分点、0.38个百分点、0.36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和0.16个百分点。特别是全市新增的25家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对全市规模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拉动了12.24个百分点。其中,1家新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9家新增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家新增文化体育娱乐业、5家新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1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全市营利性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分别拉动4.39个百分点、2.99个百分点、2.39个百分点、2.14个百分点和0.34个百分点。
三、与省中西部市州的比较
近年来,邵阳规模以上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形成了一定特色,相比省中西部市州还没有优势。
(一)从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来看。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实现3596.64亿元,同比增长8.8%。从省中西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怀化、永州、娄底、邵阳、张家界、湘西和益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实现11.3%、10.6%、10.2%、10%、9.5%、9.4%和9.1%,邵阳居中西部市州第4位;怀化、永州、娄底、邵阳、张家界、湘西和益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从省中西部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来看,永州、邵阳、益阳、怀化、娄底、张家界和湘西的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分别实现185.72亿元、160.8亿元、136.21亿元、113.9亿元、91.68亿元、62.61亿元和57.8亿元,邵阳居省中西部市州第2位。
(二)从全部规模服务业个数来看。1-2月(下同),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个数4273家,中西部市州937家,占比21.9%,其中娄底208家、邵阳198家、永州163家、益阳124家、怀化120家、湘西70家和张家界54家。邵阳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居全省第8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2位。
(三)从营利性服务业个数来看。全省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个数1657家,中西部市州397家,占比24%,其中娄底91家、邵阳72家、益阳57家、永州57家、怀化51家、张家界36家和湘西33家。邵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个数居全省第8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2位。
(四)从全部规模服务业总量来看。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402.23亿元,同比增长16.5%;中西部市州共实现营业收入67.76亿元,占比16.85%;其中娄底14.6亿元、邵阳11.9亿元、益阳11.6亿元、永州10亿元、怀化9.63亿元、张家界5.43亿元和湘西4.59亿元,邵阳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量居全省第9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2位。
(五)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来看。全省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47.82亿元,同比增长21%;中西部市州共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占比10.59%;其中娄底5.87亿元、益阳3.78亿元、张家界2.18亿元、怀化1.36亿元、永州1.05亿元、邵阳0.86亿元和湘西0.55亿元,邵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总量居全省第 13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 6位。
(六)从全部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来看。全省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增速16.5%,省中西部市州中,永州、张家界、益阳、邵阳、娄底、怀化和湘西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速分别实现增速19.5%、19.2%、15.9%、14.9%、13%、10.8%和4.3%;邵阳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居全省第8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4位。
(七)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来看。全省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增速21%,省中西部市州中,永州、张家界、邵阳、湘西、娄底、怀化和益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增速分别实现增速67.4%、46.7%、32.3%、31.3%、27.6%、27%和26.1%;邵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增速2016年全年一直居全省第一位,由于统计方法制度改革,1-2月邵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降至全省第3位,居省中西部市州第3位。
四、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邵阳规模营利性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全部规模服务业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落后省其他先进市州,在省中西部优势不明显。为此,要看清当前的发展形势,清晰看到眼前存在的困难和竞争的压力,把如何发展规模服务业,特别是如何发展规模营利性服务业作为当前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大整合力度,增强整体实力。邵阳规模服务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分布分散,为扭转这种劣势,应该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可以采取政策优惠等措施,把同行业同类型零散的小企业个体户整合起来做大做强,提高整体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聚集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整合后也有助于政府对行业信息收集和决策的制定,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二)加大清查力度,做到应统尽统。规模服务业统计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开展的较晚,而且具有单位众多、行业跨度大、单位高度分散,仅仅单靠统计部门一家去搞肯定有不少漏网之鱼,建议各行业分管部门应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对于分管行业内单位要认真进行清理,做好详细登记,完善各种资料,要以国家“五证合一”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所有符合条件个体户转企业的申报手续,动员符合条件的个体户转企业,促使尽早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的笼子。
(三)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邵阳多丘陵山地,地形复杂,民族广泛风俗迥异,可以立足本地打造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村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基建的推进,可以大力发展物流运输行业;由于人口众多,可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居民服务、互联网和信息软件技术服务行业,鉴于人均收入不高,可以适当发展体育、娱乐业,还可以利用本地劳动力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四)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鼓励规模服务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大力支持成长型服务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对服务业新兴产业的投入。帮助服务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困难。想法降低服务业企业税赋,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高盈利水平,吸引更多资金和从业人员创业服务业企业,为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强化队伍建设,配强人员力量。近几年来,规模服务业企业的统计人员不稳流失较为严重,很多规模服务业企业用工形式的多元化给企业带来一些矛盾,特别是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工资待遇的不同,统计骨干力量流失频率快,给企业统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促使规模服务业得到良性发展,相关部门要指导好企业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强化队伍建设。基层统计部门的服务业统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还没有专职统计人员,各级要按照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通知提出的市州一级一般应为3-5人,县市一级要有专人负责的要求,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切实把开拓能力强的精干力量充实到服务业统计队伍里来,为相关服务业统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汤艳丽 杨佳国 何敬忠]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