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今年来,在宏观经济总体下行的形势下,怀化市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全力以赴抓发展、稳增长,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00亿元、增长8.1%,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较一季度提升1位。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产业经济稳步增长。一是农业平稳增长。6月入汛以来,怀化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降雨总量之多、洪峰水位之高、灾情之严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救灾,将农业损失降到了最低。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00.10万头、增长0.3%,蔬菜产量增长4.1%,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二是工业负重前行。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全市工业运行较为平稳。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含工业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5%,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支撑明显。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50亿元、增长10.9%,增速在三次产业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增加值超过一、二产业总和,占GDP比重达52.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6.5%。
2、增长动力持续稳定。一是投资拉动强劲有力。大力督促全市新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巡检,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固定投资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7.96亿元、增长13.7%,增速全省排名第4位,同比提升2位,投资对GDP贡献率达41.8%。全市完成产业投资300.08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5.8%,较一季度提升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强劲,增长27.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480个,同比增加58个,完成投资额275.01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1.1%,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消费保持稳定。着力开展健康产业博览会、汽车展销节、房交会等展销活动,社会消费不断扩大、持续畅旺,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38亿元、增长11.0%。三是金融支撑较为稳健。6月末,全市存款余额19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48.3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2.84亿元。贷款余额972.8亿元,比年初增加56.9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8.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增加34.69亿元。四是外经外贸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301.40亿元、增长27.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97万美元、增长23.2%,增速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
3、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4元、增长9.7%,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329元、4117元,分别增长8.2%和11.2%,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二是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激发创业活力,全市就业形势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66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5%;失业人员再就业2330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01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2%。三是服务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6.23亿元、增长17.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29亿元、增长39.7%。四是财政税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全口径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2.3%,税占比在全省排第3位。五是物价保持温和可控。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物价保持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2.1%。
4、新经济发展加快。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全市6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品产值112.33亿元,实现增加值35.39亿元、增长14.7%,增速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98.45亿元、增长23.6%。二是新兴服务行业带动作用显著。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增长迅速,上半年,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1.3%和72.3%,两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的15.7%,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三是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6.2%。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受自然灾害频繁侵袭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是工业用电下滑明显。6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大幅下降34.1%,1-6月累计下降5.5%。二是工业增值税增速下降。6月当月,全市实现工业增值税1.82亿元,同比下降23.0%。1-6月,全市工业增值税累计入库6.12亿元,同比减收1.04亿元,下降14.5%,其中电力生产增值税下降29.8%。三是主要行业增长下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比重达17.2%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月当月下降17.3%,上半年累计下降4.7%,对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造成较大影响。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年初相比呈逐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硅、电解锰、铬铁和溶解浆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分别回落33.3%、40.0%、66.7%和63.6%。五是工业企业受灾严重。据统计,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220家工业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受损规模工业企业100余家,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影响产值15亿元以上。
2、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今年来,全市两项财政收入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1-2月20.9%回落至1-6月的7.7%,增速同比回落1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由1-2月的14.1%下降至1-6月的-0.3%。
3、经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一是“四上”单位新增较少。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四上”单位仅34家,新晃县、芷江县、靖州3个县无“四上”企业新增。全市“四上”企业达1338家,仅占全省“四上”单位总数的3.9%,仅占“三极”总数的19.0%。二是房地产市场仍呈观望。1-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4.4%,比1季度降低17.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2.0%。房地产项目开工不足,上半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仅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3.9%。三是消费亟待转型升级。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石油及制品消费受油价因素起伏不定,汽车消费日趋饱和、明显降温,新的消费热点有待培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缺乏后劲。
三、下步对策建议
洪灾致使全市134.9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5.18亿。下步应围绕灾后重建为重点,全力恢复生产,切实减少和弥补受灾损失,同时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挖潜力补短板,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全力以赴恢复农业生产。一是及时补种改种。迅速组织农业救灾补损技术队伍,按照“早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粮食损失作物补,种植损失养殖补”的原则,鼓励和指导各基地、农户重树信心,积极抢种、补种、改种,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二是积极发展养殖。养殖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救灾补损比种植业来得快,短期内就可见效。要做好种畜禽、水产苗种的生产和调运,做好填栏、塘库补养,同时抓疫病防控,确保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全力维持灾后市场秩序。依法从严查处扰乱灾后农产品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为灾后恢复生产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工业对全市的贡献率达30%左右,加快推进工业发展,对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需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指导、服务、帮扶和培育,激发工业展活力。一是落实用电补贴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落实《关于对全市部分大工业用电企业给予用电补贴的通知》(怀政办发〔2017〕16号),着力减轻工业企业负担,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扩大企业利润空间。二是及时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复产。要实施“一企一计”对症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洪涝灾害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帮助停产、减产企业尽早恢复产能。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优势产业。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使煤炭、有色等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优势活力。同时,做好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推进,扶持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工业稳步增长。四是着力夯实园区,发挥支撑作用。要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3、持续不懈促“四上”新增。“四上”企业是全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经济信息的主要源头和重要载体,抓“四上”企业新增就是固基础、增活力。一是积极做好相关宣传。积极宣传《统计法》,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提供统计资料和申报“四上”企业是其应尽的义务。二是做好准“四上”企业名单筛选。通过实地走访、查看企业财务报表、企业数据,初步筛选出“准四上”企业名录,为“四上”企业单位库增添更多的新力军。三是开展“四上”新增集中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四上”新增突击活动,对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名单,各级各部门分别进行上门服务,动员并帮助其做好“四上”企业的申报工作。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简功兵]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