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6年株洲儿童事业呈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儿童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为切实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株洲市制定了《株洲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认真按照《规划》要求,不断加大儿童工作力度,成效显著,全市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儿童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一、实现情况

  《2016年妇女儿童状况表》中从经济与人口、卫生保健、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与福利、妇女参政议政、法律保护、社会与生活环境八个方面设置了165个指标。与《2015年妇女儿童状况表》相比,减少了28个指标,同时增加了58个指标。《2016年妇女儿童状况表》中反映和监测儿童事业发展水平的量化目标有36个指标,其中有33个指标实现规划目标,达标率达到91.7%(见附表)。

  二、进展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1、母婴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3.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0.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0.27%,分别比上年提高1.57个、2个和1.01个百分点。2016年,婴儿死亡率为3.7‰,控制在6.5‰以下的规划目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48‰,控制在9‰以下的规划目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61%、0.29%和0.15%,均控制在规划目标内。

  2、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2016年,全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检测率分别为97.83%、97.83%和97.82%,分别比上年提高1.46个、1.43个和1.42个百分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是90%、85.56%和98.48%,其中前两项分别比上年提高30个和21.1个百分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分别为96.56%和96.87%,比上年提高1.84个和5.25个百分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64‰,比上年下降3.54个百分点。

  3、疫苗接种工作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全市继续加大儿童计划疫苗接种工作力度,规范预防接种程序,巩固免疫接种率。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接种率均保持在99.7%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完全消除了新生儿因未接种疫苗而发生破伤风的病例。

  (二)儿童与教育

  1、学前教育稳步发展。2016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085所,比上年增加65所;其中城市公办幼儿园77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312所,分别比上年增加47所和18所。在园幼儿数14.72万人,幼儿教师1.5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和0.0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5%,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2016年,全市共有小学学校353所,比上年增加21所;在校学生26.46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学校157所,与上年持平;在校生学生10.61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82%,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与上年持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特殊教育不断加强。2016年,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523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10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0人和4人。为发展残疾人学校教育,全市设立了13所残疾人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并做好配置资源教室建设、相关教师前往市特校培训及县市开设残疾儿童随班示范学校的指导工作。

  (三)儿童与福利

  1、 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完善。2016年,全市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事业,加大对城乡儿童困难家庭救助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基本生活。全市设有儿童福利院1家,提供住宿床位400张,收养孤儿数320人。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10所,救助流浪儿童数78人。

  2、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纳入市“民生100”工程,到年底,已完成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347名,完成全年目标的147%。为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全市定期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并举办了残疾儿童家长康复技能比赛,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康复模式,让“家长参与式教学”向“家长深入参与式教学”发展。

  (四)儿童与法律

  1、儿童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加强。2016年,全市开展了“法泽校园”青少年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号召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期间,共上法治课600余堂、开展各类法治讲座1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余份、赠送法律书籍500余本、编辑法治宣传园地(专栏)620余期。同时,在农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重点宣传《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为农村留守群体(妇女儿童等)送去“法治清风”

  2、儿童法律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儿童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深度继续扩大和提高,受益儿童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共有法律援助机构10个,得到法律机构援助的未成年人数为465人,比上年增加15人。

  3、儿童权利保护力度不断增强。2016年,全市严厉打击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破获拐卖儿童案件数1起,解救被拐卖儿童数2人。

  (五)儿童与环境

  1、儿童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34%,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6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5.32%,比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燃气普及率87.4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为80.8%,比上年提高9.44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8.93%,比上年提高12.01个百分点。

  2、儿童文化环境不断优化。全市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儿童文化市场,对校园周边环境、网吧和出版物市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营造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2016年,全市有文化馆9个,文化站数13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数206万册,藏书量比上年增加57万册;少儿图书馆1个,少儿图书馆藏书量16.89万册,藏书量是上年的21倍;未成年人参观参观博物馆1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0.3万人次;少儿广播节目播出182小时,少儿电视节目播出58小时。

  三、主要问题

  (一)儿童健康情况存在城乡差距。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卫生保健管理水平上城乡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全市婴儿死亡率城市为3.7‰,农村为3.83‰,农村高于城市0.1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市为5.04‰,农村为5.62‰,农村高于城市0.58个千分点。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城市为2.85‰,农村为3.25‰,农村高于城市0.4个千分点。流动人口中儿童的保健、计划免疫等状况的监测和管理难度较大,农村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儿童福利事业进展缓慢。在针对困境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体系建设过程中,基层机构以及人员配置、资金筹措等方面都稍显薄弱,无法满足现有的实际需求。2016年,全市建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县市数有3个,建立了儿童活动中心的县市数有3个,距离目标值(10个)相差7个。建有儿童之家的社区数占全部城乡社区的比例为61%,距离目标值(90%以上)相差29个百分点。儿童福利事业进展略显缓慢。

  (三)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儿童特别是女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有较多不稳定因素,如儿童性侵害、拐卖儿童以及虐待儿童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低俗网络游戏、非法出版物、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对青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和身心健康成长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缩小城乡儿童健康存在的差距。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力度。二是加大对农村儿童健康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对流动、留守、残疾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卫生保健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儿童健康存在的差距。

  (二)进一步加快儿童福利事业进度。一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增加儿童救助、福利和康复机构以及儿童活动中心数量。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儿童救助、福利和康复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三要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分担社会福利救助资金的量化筹集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保障资金来源,确保福利救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引导青少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等社会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罗  莱]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当前常德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下一篇:湘西州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后期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