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湘潭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长总体稳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8.6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与上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持平。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从生产来看:农业生产稳定。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2.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2%。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下降1.2%,一季稻播种面积增长83.5%,晚稻播种面积同比基本持平。虽然早稻产量下降1.4%,但晚稻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去年水平。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和4.1%。出栏肉猪340.2万头,增长0.5%,增速同比加快5.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7.6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36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1+4”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53.7亿元,增长7.2%,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8.0%;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5.4%、5.9%。服务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10.2%,增速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加快。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8%,增速同比加快18.7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力度加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93亿元,比年初新增206.9亿元,同比多增130.1亿元。从需求来看:投资增长稳中略缓。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9.0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九位。消费市场总体稳健。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佳节,我市红色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异常火爆,8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790.7万人次,同比增长23.5%;实现旅游总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5.1%。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28.8%,增速同比加快13.9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增长17.5%,增速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实际利用内资262.2亿元,增长16.3%,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二)结构调整推进有力。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5:53.0:39.5调整为6.5:51.8:41.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占比为77.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升级类产品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5.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1%、金银珠宝类增长21.1%、家用电器和音响类15.3%。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4.4%、80.0%、17.7%,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三)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3.0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同比加快1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税收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31.2%,增速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5%,同比提高10.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3.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60.9亿元,增长51.6%,增速同比加快1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5元。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6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6元,增长7.9 %。
(四)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截止9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0.9万户,增长62.2%。其中个体工商户1.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8466户,增长76.9%。农民合作社1980家、家庭农场920家,比上年末分别增加405家和310家。农村耕地流转率达53.0%。新业态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81.9%;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文化艺术业、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4.8%、55.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2.3亿元,增长13.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占比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民生投入加大。前三季度,全市民生类支出184.2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就业增加。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1%。物价涨幅温和。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开展特色产业增收、金融扶贫、劳务协作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培训、医疗保险和救助、兜底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全年有望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脱贫攻坚指标任务。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前三季度,虽然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且经济增长居全省前列。但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工业回升动力不强。今年以来,全国、全省工业增速在上半年持续冲高后,进入三季度出现了回落。我市工业虽然连续3个月保持6.9%的增速,但主要行业运行分化,难以形成持续回升的合力,制约了我市工业整体的进一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前10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6.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92.1%。但其中有6大行业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增速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比1-7月、1-8月分别回落0.3个、0.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工业投资增速偏低。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09.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4.5%,同比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且明显低于上年同期。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9.2亿元,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9.9个、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0.9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当前全市经济增长点仍旧相对单一,尤其是工业经济,急需要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要主动对接国家、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全市“1+4”重点产业,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效益前景好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促、跟踪、检查力度,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土地报批、证照办理等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解决,争取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切实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促进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以关键领域为重点,力促投资稳步回升。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和领域,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门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增强投资者信心,激化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
(三)以深化改革为依托,不断优化发展化境。认真贯彻“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理念,全面落实降税减税等惠企利企的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大对各项改革措施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开展帮扶解困活动,尤其是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宣传力度,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帮助企业走出去,拓展产品市场。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综合研究室]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