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龙山与来凤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龙山县与来凤县同处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山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来凤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县城之间距离仅4公里,是全国县城间毗邻最近、区位条件最独特的两个县,在全国2000多个县城中绝无仅有。近年来,两县人民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县经济总量、质量及潜力,试图探求龙山如何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地经济互补融通的措施,以实现共同发展。 

  一、发展机遇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以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龙凤示范区试点工作。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是国家在连片贫困地区、跨省协作区域和民族地区设立的唯一示范区,是国家探索跨省区域协作经验和模式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区域协作模式,探索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抢抓国家规划建设“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推动两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实力对比 

  (一)两县经济总量比较 

  1.总体情况。2016年底,龙山县土地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12个镇、5个乡,320个村民委员会、7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7.81万户、总人口60.8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9.6万人;来凤县土地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2个乡,18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0.23万户、总人口33.2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7万人。龙山常住人口比来凤多24.9万人,土地面积比来凤多1789平方公里。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2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龙山多于来凤,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少于来凤;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龙山高于来凤,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项指标增速低于来凤。 

  2.经济总量。多来年,龙山经济总量一直处于来凤之上。2016年,龙山GDP为72.85亿元,同期来凤GDP为62.97亿元,两者相差9.88亿元。其中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33亿元、38.79亿元,比来凤多6.43亿元、7.24亿元,二产业增加值为14.73亿元,比来凤少3.79亿元。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县均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相比之下龙山略低于来凤,总量差距在不断缩小。2011-2016年龙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6%,低于来凤1.7个百分点,而2016年龙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高于来凤1.5个百分点。 

  3.收入分配。2016年,龙山完成财政总收入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来凤完成财政总收入7.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龙山财政收入由2011年仅为来凤的57.1%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93.8%。在民间财力方面,2016年龙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297元和7632元,分别比来凤少5111元和910元,两县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2016年末,龙山和来凤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101.43亿元和56.47亿元,两县人均储蓄存款均超过2万元,说明两县的民间财力比较丰富,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调动民资”还有较大空间。 

  4.企业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发展的要素特征直接决定着当地经济的综合素质和实力水平,工业更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肌体,因此,选择其作为龙山和来凤企业状况的比较平台。2016年,龙山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比来凤少8.5亿元;从市场主体来看,龙山规模工业企业有29家,比来凤少36家;从规模工业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县均呈现出逐步回落态势,整体来看来凤快于龙山。2011-2016年,龙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低于来凤5.9个百分点。从企业的亏损面看,来凤规模工业企业的亏损情况也好于龙山,其亏损面为3.1%,低于龙山7.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382万元,少于龙山2418万元。从规模工业企业户均水平上看,龙山均不如来凤。2016年龙山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2家,比来凤少8家。综上所述,来凤的工业企业整体素质、经营能力总体上好于龙山。 

  5.人均均量。当前龙山各项人均指标低于来凤,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14736元,低于来凤1082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7元,低于来凤51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2元,低于来凤910元。从居民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龙山平均增速低于来凤。2011-2016年,龙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低于来凤0.5个百分点,而2016年增速比来凤高1.5个百分点;2011-2016年,龙山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低于来凤4.1百分点,2016年增速比来凤低0.9个百分点。 

  6.内部需求。2016年,龙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4亿元,比来凤少6.76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25亿元,比来凤少8亿元;从投资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县都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整体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2011-2016年,龙山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8%,低于来凤5.1个百分点,2016年增速比来凤低27.7个百分点。从市场消费来看,龙山要好于来凤。2016年,龙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9亿元,比来凤多2.65亿元。龙山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4家,比来凤多2家;龙山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3家,比来凤多1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两县整体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相比之下龙山略高于来凤。2011-2016年,龙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比来凤高0.3个百分点,2016年增速比来凤低0.4个百分点。 

  (二)两县发展质量比较 

  1.产业结构。2016年,龙山三次产业结构为26.5:20.2:53.3,经济结构呈现“二三一”序列;来凤三次产业结构为20.5:29.4:50.1,相比之下来凤“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11-2016年,两县呈现出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的状况,其中龙山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2.4、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1个百分点;来凤第一产业下降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3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2016年龙山县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9.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来凤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1.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从2011-2016年的情况看,龙山该比重由2011年的6.1%上升到2016年的9.7%,提升了3.6个百分点;来凤该比重由2011年的13.3%下降到2016年的11.9%,下降1.4个百分点。 

  3.资源利用。从单位GDP能源消耗来看,两县能源利用效率较高。2011-2016年,龙山由0.72吨标准煤下降到0.53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4%;来凤由0.91吨标准煤下降到0.5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7.1%。从电力消耗量来看,2016年龙山县全社会用电量为52997万千瓦时,来凤县全社会用电量为37091万千瓦时。 

  4.城镇化率。2016年,龙山县城镇化率达38.4%,比2011年提高8.1个百分点;2016年来凤县城镇化率达40.3%,比2011年提高15.6个百分点。来凤城镇化率水平更高,提升幅度更大,龙山未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5.经济稳定性。近年来,龙山和来凤两县经济的高位运行是以一定的经济质量为基础和保证的。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看,2011-2016年,龙山和来凤经济的年均增速分别为9.6%和11.2%,其中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年份龙山有3次、来凤有4次。从工业生产的效益看,2016年,龙山规模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03亿元,工业利税9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0.6%,来凤则分别为36.4亿元和4.87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以上说明龙山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稍好于来凤,但是在产出效果方面与来凤相差较大。 

  三、发展取向 

  多年来,龙山、来凤两县共同谱写出了一个个“龙凤呈祥、比翼齐飞”的动人篇章,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尤其是近年来两县分别在长沙、武汉对口扶持下,两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龙山、来凤县城建设规模及面积较二十世纪末均扩大了5倍以上,龙山的岳麓大道和来凤的武汉大道通过“湘鄂情大桥”实现对接,两城实际上已经融为一城,它使两县携手成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和武陵山区边贸新城,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作为在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设立的唯一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国家和省级规划中明确其主要任务为: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和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二五”期末,在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取得新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十三五”期末,将全面建成一体化发展体系,成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全国贫困地区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全国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 

  四、发展条件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已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在武陵山片区内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标志着龙山、来凤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现实。同时龙山、来凤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支持,分别有湖南省长沙市对口帮扶和“湘西地区开发”政策支持,湖北省武汉市对口帮扶和“616”工程对口支持等扶持政策,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动力。 

  2.区位优势,在全国绝无仅有。龙山、来凤两县位于武陵山腹地,是武陵山区71个县(市、区)的地理中心,是武汉、长沙、重庆、贵阳四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重庆至湖南、湖北至贵州大十字通道交叉的中心。两县地处龙凤大盆地,是武陵山区唯一的、最大的盆地,面积达168平方公里,区域内地势平坦,龙山和来凤两县县城一水相隔,在全国绝无仅有,共同组成了武陵山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区域。 

  3.资源优势,是武陵山片区重要的资源汇聚地。龙山、来凤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矿产资源。两县均是土家族聚集区,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以上,区域内尚有会讲土家语的人口近5万,占全国总量的50%,土家摆手舞、茅古斯、咚咚奎等土家原生态文化保护良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里耶古城、国家级地质公园洛塔地质公园、国家级佛教文化圣地仙佛寺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保护完好。龙山、来凤县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土家织锦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开发潜力;矿产资源丰富繁多,煤炭储量8000万吨,方解石2.5亿吨、莹石 3000 万吨、优质大理石 4500 万方、紫砂陶7000万吨、石英砂4000万吨、铅锌2000万吨;水能风能资源丰富,现有水电装机18万千瓦,潜在水电装机35万千瓦,风电装机储量达30万千瓦。 

  4.后劲优势,龙凤一体化建设发展后劲优势显现。近年来,龙山、来凤两县围绕交通瓶颈的破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黔张常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吉首经龙山、来凤至恩施高速已建成通车。龙山来凤的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破解,逐渐成为渝、川、藏地区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东部沿海地区相互往来的重要枢纽。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两县的各种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开发,区域中心城市(龙凤双城)的带动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政分割制约。尽管龙山、来凤两县具有悠久而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在行政体制上分属湖南、湖北两个省,行政区划的分割给龙山、来凤的发展带来障碍,使区域产业同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严重。同时,龙山、来凤的发展要面临周边市县区的同构化竞争。 

  2.基础设施落后。龙山、来凤均是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虽然水流及风能资源丰富,但因缺乏资金开发而使发电量不足,难以满足两县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更谈不上建设较高层次工业企业;交通闭塞,区域内没有一条铁路,吉恩高速路刚建成通车。虽然209国道贯穿其中,但因资金投入不够,路面狭窄,弯急坡陡,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3.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龙山、来凤两县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龙山、来凤地区生产总值占武陵山片区的比重不足2%,人均GDP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增长的能耗、水耗相对较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缺乏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及大型企业,工业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 

  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近几年来,尽管龙山、来凤两县的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因历史原因,基础较差,造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缺乏,教育水平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现有的人才因环境问题流失严重,劳动者和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和清晰的思路,并奋力付诸实践,使龙山在历史机遇中力拔头筹,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开工。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同时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包装,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如期开工打下基础、赢取时间。二是突出在建项目调度。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坚持“月调度、季通报”的调度机制,认真清理停工和施工进度缓慢项目,重点抓好新开工项目建设推进。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资金方面:创新融资方式,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方面:强力做好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等专项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环境方面: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相关部门要主动找政策、想办法,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主动服务、跟踪服务重大招商项目,切实做到收费从低、时间从短、服务从优。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一是主动策应发达地区的先进产能转移。龙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能转移提供了重要平台,要继续做好对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范围不断拓展。二是着力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抓好大项目突破,力争引进大体量、高科技、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采取资金、技术等多种合作方式,千方百计壮大现有工业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更新,摒弃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引导和激励企业打造品牌。实施商标和名牌培育工作,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专“特色”,构筑转型跨越坚实支撑,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竞争力增强。一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中介、信息服务业,做大金融保险业,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逐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业体系。二是抓好商贸物流业。把物流业培植成新的支柱产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要发挥龙山旅游资源优势,以里耶为龙头,着力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名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辅以农业生态游、农家特色游等一系列生态游、文化游,构建立体旅游新框架,开辟旅游的新空间新业态。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龙山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要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民负担沉重、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除了扩大劳务输出外还应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小城镇规划,走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二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中心镇,提升城镇功能。三是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相结合,拓展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四是搞好政策引导,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扫清有碍城镇化进程的种种制度性障碍。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郑    勇]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1-10月张家界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加快发展仍需挖潜 下一篇:旅游主导下的张家界如何发展工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