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湘潭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呈现量质齐升的态势
2017年,湘潭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增加,营业收入增长,从业人数增加,企业效益可观,职工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整体呈现量质齐升的态势。但存在行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明显,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
1、企业数量增加,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9家,同比增长25.5%。其中存量企业157家,月度新增企业22家。分区域来看,雨湖区58家、岳塘区70家、湘潭县21家、湘乡市13家、韶山市17家。从地区月度新增企业来看,雨湖区5家、岳塘区8家、湘潭县5家、湘乡市2家、韶山市2家。月度新增企业分行业大类来看,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共新增12家企业,占月度新增企业数量的54.5%。
2、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性服务业增长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13亿元,同比增长28.9%,较前三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存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17亿元,同比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6.9%;月度新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占比3.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个百分点。分类别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如:娱乐业、文化艺术业,同比分别增长83.0%和70.4%;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相对较慢,但增长速度也保持在20.0%以上,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同比分别增长20.1%和24.1%。
3、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一是企业税收贡献明显。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3.17亿元,同比净增0.65亿元,其中:应交增值税2.0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5.6%;营业税金及附加7530.6万元,占比23.8%;管理费用中的税金3368.5万元,占比10.6%。企业户均税收规模达177.05万元。二是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盈利7.69亿元,同比增长63.4%。其中盈利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文化艺术,分别盈利4.43亿元、1.70亿元、0.79亿元和0.56亿元。
4、企业从业人数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数达2.75万人,同比增长9.1%,户均153.6人。从行业大类来看,受月度新增企业的影响,从业人数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教育、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分别增长45.0%、22.5%和20.7%。
5、应付职工薪酬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应付职工薪酬达12.27亿元,同比增长23.5%,月人均应付职工薪酬4057元,同比增长13.2%,从业人员工资福利提到有效保障。从行业大类来看,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教育、公共设施管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77.2%、68.6%和40.4%。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一是行业“暂时性”空缺企业。从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畴的31个行业大类中,全市目前暂时只涉及23个行业,仍有四分之一的行业暂时空缺企业。原因是湘潭本身就空缺这个行业或者这个行业的企业暂时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达到规模以上统计标准。如: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湘潭处于“先天性”空缺;租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湘潭处于“后天性”培育成长阶段。二是行业企业数量参差不齐。从行业大类来看,超过10家企业以上的行业大类只有6个,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47家,占比26.3%),文化艺术业(22家,占比12.3%),专业技术服务业(14家,占比7.8%),道路运输业(13家,占比7.3%),教育(12家,占比6.7%),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12家,占比6.7%),其他17个行业大类企业个数均低于10家,有的甚至仅有1家。
2、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区总量大增速慢。分区域情况来看,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元、38.10亿元、4.79亿元、3.46亿元和6.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28.2%、77.42%、74.0%和67.5%。城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速度低于县(市)。
3、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部分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17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21家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占比达11.7%,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从行业大类来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品修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社会工作,同比分别下降63.5%、9.3%和0.6%,主要是受个体企业波动的影响。二是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全市17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30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面达16.8%,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达2.89亿元。从行业大类来看,纳入统计范围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面临亏损,占比达21.7%。位居亏损总额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道路运输业、仓储业、新闻和出版业,分别亏损1.28亿元、0.30亿元和0.09亿元。
三、加快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抓好既定政策的落实,让实体企业享有获得感。市政府服务业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试行办法》和《湘潭市2017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等文件通知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要根据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运作的特点,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服务业发展政策和合理进行招商选资,同时加快推进既定签约服务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各县(市)区、园区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协调推进产业合理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贯彻落实情况。
2、全面实施精准帮扶,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市服务业各相关主管部门要充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和全市科技特派员下企业帮助指导的机会,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切实摸清企业家底,将企业生产与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发展瓶颈问题,如实反映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在制定政策和政策执行上,精准施策,让企业发展更多的走向绿色通道,给予更多的合理优惠,帮助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振发展信心,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和引领其他与之配套的链条企业健康发展,推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李立武]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