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衡阳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15.03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比一季度前进两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7.1%;第三产业增长11%。
(一)三次产业不断升级
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3.9:42.1:44.0调整为13.6:36.1:50.3,第三产业首次占据GDP的“半壁江山”。
一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70.47亿元,增长3.4%。水产品产量增长1.2%,蔬菜产量增长2.3%;牛、羊、家禽出栏(笼)分别增长3%、1.8%和0.1%。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向好。上半年,全部工业增长7.4%,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4%,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从传统行业看,全市煤炭、冶金、化工和机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5.8%、9.6%;从产业集群看,全市有色金属、盐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装备、钢管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7.6%。
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长11%。服务业质量效益继续提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05亿元,增长16.4%;实现利润总额5.88亿元,增长40.5。邮电通信业高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完成7.29亿元,增长27.4%。旅游业发展稳中有升。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4.3%,旅游总收入增长4.5%。
(二)三驾马车协调发展
一是投资稳中趋缓。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增速较一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0.2%,比去年同期提高48.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达130.76亿元,增长27.9%。民间投资有所加快。全市民间投资增长33.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0.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增加。全市民生工程投资增长3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均远远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二是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24亿元,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按经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按消费类型分,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0.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5.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8%。
三是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12.77亿元,下降1.3%。其中,出口总额实现57.83亿元,下降13.9%,进口总额实现54.94亿元,增长16.5%。进出口相抵,顺差2.89亿元,下降85.9%。
(三)三项收入平稳增长
一是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87亿元,下降1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地方税占比分别达79.4%、64.9%,分别提高20.1个、24.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继续改善。上半年,全市工业实缴增值税增长32.9%,比上年同期加快31.5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4%和40.5%。三是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全体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2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98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79,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三项新动能加速聚集
新主体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26.24万户,同比增长17.1%。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市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19.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28.7%,高压开关设备增长35.2%,太阳能电池增长14.6%。新业态蓬勃兴起。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4.3%,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全市休闲农业共接待500万人次,增长12%,实现经营收入5.6亿元,增长15%。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回升基础不牢。一是部分主导行业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市有色金属、盐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装备、钢管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7.6%,较一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二是新增企业数量较少。上半年,全市申报纳入规模工业的企业仅6家,居全省第9,与排全省第1位的永州(47个)相差41个。三是企业经营困难较多。目前来看,企业用地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劳动力短缺等几大问题仍然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二)投资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大项目的支撑乏力。上半年,全市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7.6%,低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全市5000万以上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72个,新增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32个。二是重点项目推进有待加快。目前,全市第一批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尚有80个未开工。三是受政策影响较大。今年全省全面开展规范清理PPP项目和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停、缓、调、撤”,导致全市投资增长压力不断加大。
(三)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一是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挖掘。上半年,农村市场零售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限上农村市场零售额占全部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农村消费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二是传统商品类消费增速放缓。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落7.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回落9.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三是网络零售分流较严重。衡阳本地电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导致网络零售分流相当一部分购买力。上半年,全市限上商品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仍不足1%,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低。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积极促进工业增长。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强化对工业用电量、工业实缴税金等相关指标的预测预警,紧紧盯住、敏锐研判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强化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切实提升企业帮扶水平,增强帮扶实效。三是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逆势而上,把抓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结合起来,调优传统产业存量,扩大新兴产业增量,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增强投资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加紧抓好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项目落地开工进度。对进展缓慢的重点建设项目,逐项目查找原因,做好服务工作,逐一解决项目推进的瓶颈制约和生产要素保障问题,力争使投资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新的投资增长点。着力引进和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加大对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未来科技进步方向领域的投资力度,打造投资增长新引擎。
(三)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一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多途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对教育、医疗等未来支出的预期,引导农村消费由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二是调优消费结构。在满足居民吃穿等生存型消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绿色产品、数字消费、旅游消费等领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升相关商品和服务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吸引更多消费者,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三是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使之成为消费新亮点。扶持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优势产业,鼓励传统实体零售商与电商服务商对接协作,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全市电商产业发展水平。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林]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