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常德市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端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常德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呈现“稳、强、优、高、好”的运行特点,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显现。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发展稳。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7.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创4年同期新高。三次产业增速呈现“一产平、二产进、三产快”发展格局。一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2.3亿元,增长2.9%,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0.5千公顷,增长0.4%,蔬菜面积增长3.3%,棉花面积下降17.5%。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蔬菜产量149.5万吨,增10.5%,油菜籽产量57.1万吨,增3.4%。养殖业发展分化明显。牲猪出栏292.7万头,与去年持平,存栏下降1.1%;牛羊出栏保持增势,分别增长5%、1.1%;水产品产量下降2.7%。二是第二产业稳中有进。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8.9亿元,增长6.7%,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烟草产业继续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上半年增长6.4%,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6.3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稳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支柱行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分别增长12.7%、17.3%、17.6%、23.3%。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提速。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36.5亿元,增长10.9%,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提升0.5个、0.8个百分点。三产业中,房地产市场维持高位增长,销售面积246.1万平米,增长31.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金融机构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34亿元,同比增长18.3%,各项存款余额3126亿元,同比增长5.8%,存贷比由上年同期的49.7%扩大到55.5%。
(二)发展动力强。一是投资增长趋于理性。受政府性债务清理、压减投资项目影响,全市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增长更趋理性,增速排名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增速为13.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从投资的特点看,全市投资呈现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强、实体经济投资增长快的特点。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25.2%,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11.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72.8%;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与实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0.9%、24.3%、48.4%、41.6%。二是消费市场保持活跃。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5亿元,增长11.0%,增速虽逐月放缓,但传统消费热点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总体保持活跃。限上企业中,汽车、石油、中西药品类三大传统消费热点仍然是拉动全市消费增长的主动力,增速分别为20.9%、11%、15.9%。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零售额同比翻一番。三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多。据工商部门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登记市场主体达到25.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8276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20.6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1.4%,新登记注册企业5556户,企业户数突破5万户,增长25.2%。
(三)结构调整优。一是第三产业贡献率继续提升。上半年全市产业结构继续呈现“一、二产业比重降、第三产业比重升”的发展态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9.6:42.0:48.4调整为9.0:41.2:49.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成为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速高开高走的最大拉动力。二是工业结构向高新化、高端化转变。上半年,全市高加工度和高技术“双高”工业实现“双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8.5%、20.3%,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个、1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50.1%、50.5%。三是投资结构优化。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个、1.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分别增长89%、67.1%、33.8%。
(四)质量效益高。一是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2亿元,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115.5亿元,增长20.6%,收入完成进度占年度预算的54.8%,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达到91.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2.2亿元,非税收入占比32.3%,较上年同期下降10.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4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跑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是企业效益保持稳定。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16.1%。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4亿元,增长10.8%,比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继续稳中向好。
(五)民生保障好。一是民生实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重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399人,占年度计划的57.9%,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33979人,占年计划的50.8%,城镇棚户区改造已开工22112户,占年度计划的67.2%,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孕妇产前免费筛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均已实现“双过半”,提高补助事项已基本到位。二是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14.4%,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8.6%,教育支出增长13.8%。三是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低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6%,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二、下段工作建议
(一)稳定投资增长。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用良好的环境引进民间投资,用良好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二是加快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督导,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引进产业项目。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对未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的加快建设,力争尽早形成新的产能,特别是对纳入全省5个“100”和全市“300大”的项目定点定时调度,把工作任务具体到项目、量化到节点、落实到单位、责任到人头。
(二)扩大消费市场。一方面加快传统商业模式转型。针对当前限上传统批发零售企业退出较多的情况,逐个摸排调查,加强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抓好电子商务发展。摸清电子商务家底,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向电商务转型,加强与外地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培育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
(三)稳定工业增长。密切关注烟厂生产计划,努力平衡各月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加强与中联重科、金健米业、惠生肉业等生产形势好、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的对接,力促企业多拉快跑,为全市工业增长多做贡献。切实抓好停产企业、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调研,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力促企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楼市调控。加快土地市场供应,加大征拆力度,把握土地供应节奏,适应市场用地需求。加快在建房地产项目开发进度,严厉打击哄抬房价、捂盘惜售行为,遏制炒房行为,加大闲置楼盘处置力度,尽快形成有效市场供给,平抑市场需求。做好房地市场宣传,稳定市场预期,消除恐慌情绪。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动态掌握供需情况和价格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加大企业入规力度。“四上”企业数量一直是常德市的短板,截至6月底,全市“四上”单位数3044个,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新增“四上”企业70家,位居全省第7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个转企”,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达到“四上”企业标准。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综合科]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