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水资源管理成效显现 工业节水仍需巩固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郴州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全市工业企业节水成效明显,为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文件,命名了10个城市为第8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郴州市名列其中,宣告郴州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鼓舞人心,工业节水仍需巩固。
一、工业用水总体情况及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取水总量9519.5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02%;外供水量5804.1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6%。
(一)工业取水总量微降,地表淡水占了近八成
上半年全市取水总量小幅下降,同比下降0.02%。从取水结构来看,直接采自江、河、淡水湖、水库等的地表淡水取水量占了近八成。地表淡水用量7595.6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5%,占总量的79.8%;地下淡水用量905.3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0.8%,占总量的9.5%;自来水用量795.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3%,占总量的8.4%;矿井水用量180.8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84.07%,占总量的1.9%;雨水用量1.0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4%,占总量比重的万分之一;其他水用量40.99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45.3%,占总量的0.4%。
(二)行业用水高度集中,高耗能行业占比大
上半年,全市10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主要集中在传统高耗能行业和水的生产供应业。38个行业大类中,用新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5个行业中,除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均为高耗能行业。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共有单位数60个,用新水量617.8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共有单位数148个,用新水总量295.1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共有单位数90个,用新水量303.8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8%;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共有单位数48个,用新水量1351.1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0.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有单位数4个,用新水量436.33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3%。5个行业共有单位数350个,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4%,用新水量合计3004.29万立方米,占全市用新水总量的80.9%。
(三)地区间用水量不均衡,配置效率差异明显
从用新水量看,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结构密切相关。上半年,用新水量最高的是华润电力所在的苏仙区和资兴市,用新水量分别为1222.31万立方米和896.78万立方米,占全市用新水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2.9%和24.1%;其次是高耗水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北湖区和宜章县,用新水量分别为616.90万立方米和364.57万立方米,占全市用新水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6.6%和9.8%。四个县市区合计用新水量占全市用新水总量的83.4%。
(四)工业用新水量下降,重复用水率提高
近年来,全市持续深入地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节水氛围铺天盖地,节水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工业企业加大了节水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工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工业用新水量下降,重复用水率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新水总量为3715.3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0.1%。
二、工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表淡水取水量太大,非常规水源利用程度低
郴州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用水量日益增多,地表淡水取水量过大。郴州市今年上半年地表淡水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79.8%。而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半年全市雨水本期取水量为1.0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略微增长3.4%,占取水总量的比重仅为万分之一。目前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程度低,全市99%以上的企业没有使用再生水(中水)和雨水。
(二)工业重复用水覆盖率低,污水处理量偏少
从整体情况来看,全市38个有取水量的工业行业中,还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行业重复用水量为零,工业重复用水覆盖面较小,规模不大,有严重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重复用水企业占比低,重复用水规模小,在27个有重复用水量的行业中,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一个行业上半年重复用水量就达到25510.87万立方米,占到全市重复用水总量97.1%,其余26个行业重复用水量占全市总量还不到3%。与此同时,全市今年上半年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量偏少,今年上半年仅为2675.22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微增4.9个百分点。
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的建议
(一)着力巩固节水创建成果,引导企业节水常态化
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城市发展的基础。虽然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但是工业节水永远在路上,创建成果仍需努力巩固。要牢固树立“抓节水就是促减排、抓节水就是护生态、抓节水就是惠民生”的工作理念,以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逐步降低工业供水量、供水管网漏损率,逐年增加节水基础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产生量大、污染严重的工业废水(液)的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项目,提高工业废水(液)分质、多级利用以及深度处理及回用。围绕重点矿区,积极建设矿井水处理回用工程。围绕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多级利用及深度处理回用。围绕依托县域特色经济形成的中小企业工业区,鼓励园区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回收项目,减少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成本,提高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苏仙区火电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永兴县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废水集中处理站建设项目”、“桂阳县工业园宝山项目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宜章氟化学工业园园区生产废水治理工程”等工业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二)强力推动节水制度建设,指导企业用水高效化
抓实“一个制度”,严控“三条红线”。落实郴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指导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要从政策上指导、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装备,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同时,积极推广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外排废水回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污水处理再利用等节水技术,提倡少用水或不用水工艺,不断提高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大工业点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量。
(三)大力发展工业节水技术,倡导工业用水多元化
提高全行业用水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推进火力发电、有色金属采掘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加工、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提高重复用水利用效率。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推广采用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工艺,生产节水产品。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技术,包括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等,发展节水工艺。尤其是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源,增加水资源的供应。在有集雨条件的地区,要因地制宜修建小水窖、实施苦咸水淡化工程,有效提高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李 星]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