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永州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永州市上下主动适应、积极应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特别是“六个稳”的工作总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全力攻坚“六大战役”,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但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全市GDP完成1231.81亿元、增长8.4%,增速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2个、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前进4位、5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1.3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完成394.5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完成655.86亿元、增长10.9%。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1-9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353.53亿元、增长3.3%。早稻产量123.92万吨、增长0.1%,中晚稻146.24万吨、下降0.5%;出栏生猪577.69万头、牛20.69万头、羊45.34万只,分别增长3.7%、2.9%、2.9%,出笼家禽6850.76万羽、增长2.7%,水产品产量达19.55万吨、增长3.0%。首届永州“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利举行,现代农业转型之路迈出新步伐。二是规模工业略有回升。1-9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比上半年前进4位。从企业看,1-9月,长丰猎豹总产值下降47.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3个百分点,江华九恒、希尔药业、科力尔分别增长97.3%、40.1%、29.1%,奔腾文创入选国家印刷智能制造示范和试点名单。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表现抢眼,分别增长28.1%、17.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医药制造业增势良好,分别增长12.7%、8.3%,这些行业较大程度上弥补了汽车制造等行业下降带来的动力缺口。从新增入统看,去年以来新增的205家规模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72.3%的增长,特别是裕宁电子,今年3月入统产值即进入前十,有力支撑了全市的工业发展。三是第三产业态势良好。1-9月,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高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7%。邮电业务快速增长。1-9月,全市邮电业务总量97.19亿元,增长162.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5亿元、增长15%,电信业务总量92.14亿元、增长181.9%。旅游市场较为繁荣。为迎接“十一”长假,各景点推陈出新,加之天气宜人,人们游兴盎然,纷纷出游。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6.4%。
2.需求动力持续优化。一是投资结构不断改善。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民间投资、工业投资持续加快。1-9月,全市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3.2%、36.3%,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6个、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提升。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6%,比上半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0.2%,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由降转增。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结束了今年2月以来的连续下降,比上半年回升15.3个百分点。二是城乡消费缓中趋优。1-9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03亿元、增长10.6%,排全省第4位。消费升级仍在持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文化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46.5%、28.1%、24.2%。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8273万元,增长18.5%。房产销售形势回暖。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61.15万平方米、增长2.4%,比上半年回升5.7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形势良好。1-9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60亿美元、增长32.5%,增速比上半年回升2.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比上半年前进3位。其中出口12.05亿美元、增长34.9%,进口0.55亿美元、下降4.8%。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88亿美元、增长13.9%。
3.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财政收入继续提质。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38.56亿元、增长8.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8亿元、增长6.2%,上划中央税收39.33亿元、增长13.9%,上划省级税收8.75亿元、增长14.2%。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06.65亿元、增长17.1%,增速高于财政总收入8.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为35.3%,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8个、7.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盈利状况向好。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53亿元、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14.9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7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8元、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均快于经济增长。
4.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一是市场主体持续增多。1-9月,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73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8.8%,其中私人企业0.59万个,个体工商户2.98万个,分别增长15.4%、8.6%。1-9月,全市新增“四上”单位179家,排全省第2位,其中新增入统的规模工业企业79家、批发零售企业40家,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二是转型投入不断加大。1-9月,全市科技支出达到4.80亿元、增长112.3%,比上半年加快28.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高达92.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0.5%,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8.4%,高于GDP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实现较快增长。四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截至9月底,全市引进签订正式合同的500强企业项目27个,总投资197.4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个,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个,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
5.民生改善持续发力。保障支出力度加大。1-9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333.9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0%,增长16.7%。其中,城乡社区、节能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支出分别增长42.0%、35.4%、25.0%、24.5%。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90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95.7%、97.5%,均超序时进度。金融存贷平稳运行。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41.54亿元、增长4.4%。其中,住户存款1564.18亿元、增长10.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0.33亿元、增长15.7%,增速比6月末高0.1个百分点。其中,占比逾八成的中长期贷款今年以来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9月末余额为1092.03亿元、增长14.3%,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升3.4个、2.8个百分点。物价水平温和上行。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0个、0.7个百分点。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1.部分指标出现回落。与上半年比,1-9月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投资、消费、金融存款分别回落1.5个、0.5个、1.9个百分点。与年初目标比,规模工业、投资、消费分别低0.8个、2.4个、0.9个百分点,以目前趋势看,完成目标压力加大。
2.工业回升困难重重。一是引擎动力输出不足。长丰猎豹带动力下滑,1-9月,长丰沙发、长丰内饰、长丰空调产值分别同比下降43.2%、35.5%、12.9%,烟厂产值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引擎动力明显不足。二是支撑指标较为疲软。1-9月,全市工业实缴税金同比下降0.7%,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12.5个、8.5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回落态势;1-9月,全市工业用电量32.2亿千瓦时、增长8.6%,增速排全省第10位,5月份以来,排名基本维持在第10位上下。
3.投资项目提升乏力。一是5000万以上项目支撑不足。1-9月,占全部投资58.2%的5000万以上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9.4%,比上半年回落1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项目个数减少,截止9月底全市在库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62个,比去年同期少43个。二是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下降。1-9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2个百分点。PPP、政府融资等方面政策收紧的影响仍在持续,据了解,截止9月底,市城建投、经建投就有8个项目因此暂时停工或未开工。
4.消费增长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一是受整体环境影响。今年一季度以来,全省消费增速持续走低,1-9月增速为10.2%。此外,本土电子商务平台起步较晚,主流电商平台虹吸效应明显,导致本地消费外流。二是汽车销售有所降温。占限上批零企业零售额比重最大的汽车行业(约占30%),9月当月增速和累计增速分别为-0.2%、16.4%,分别比上月回落10.7个、2.3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紧跟政策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形势的研判分析,时刻关注全国、全省在财政、金融、项目建设、就业等领域的政策变动,准确掌握自身情况,做到无缝对接,争取工作主动权。
2.加快产业升级。一是智慧建设。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数据掘金”、“智慧升级”的时代,要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主导产业的智慧化改造,着力培育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二是品牌建设。要树立品牌意识,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主动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个性化需求,形成在市场中站得住的品牌。三是链条建设。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特色,合理配置资源,重点做好产业链的延长、补强、加固工作。
3.扩大有效投资。一是补强基础设施短板。要紧扣国家规划和重大战略,加快交通、水利、生态、民生等方面重大项目的申报与开工,尽快补齐我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二是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妥善使用专项债券等金融工具,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三是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随着年尾的临近,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困境会更突出,一方面上年4季度投资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是大项目数量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
4.提升发展质量。一是强化创新引领。进一步认清短板、开放思想,在创新的道路上,做到有力度有策略的跟跑、陪跑,最终达到局部领跑。要持续加大财政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集中人力财力、灵活方式方法,对基础好的、带动能力强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补充新鲜血液。三是积极扩大开放。9月26日,省商务厅与我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带来了对外开放新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好产业承接转移、“永品出境”等工作,促进生产要素、创新要素的流动,切实提升发展质量。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综合科]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