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湘潭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
今年前三季度,湘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全市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
一、服务业运行现状
(一)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01.38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高出全市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 2.4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3%,超过第二产业8.6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拉动幅度超过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服务业税收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66.63亿元(国税和地税合并后的数据),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 51.6%,其占比高出第二产业3.4个百分点。
(三)企业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市20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14亿元,同比增长1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行业大类是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娱乐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同比分别增长144.8%、66.2%和60.3%。
二、服务业运行瓶颈
(一)服务业投资回落。分季度看,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3%、二季度同比下降1.6%、三季度同比下降12.9%。
(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前三季度,全市20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亏损企业41家,亏损面为20.1%,亏损金额为3.19亿元;从行业大类来看,有8个行业大类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新闻和出版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分别亏损6856.0万元、988.1万元和706.8万元。
(三)县(市)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一是数量分布不平衡。全市20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两个城区,达141家,占比69.1%。其中岳塘区最多,达到8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41.2%;其次是雨湖区,达到57家,占比27.9%;最少的是湘乡市,只有16家,仅占7.8%。二是营业收入差距明显。营业收入最多的是岳塘区,达到40.9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8.0%;其次是雨湖区,达到32.39亿元,占比38.0%;最少的是湘乡市,仅有1.04亿元,其占比不到2个百分点(1.2%)。三是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快慢不一。岳塘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5%,湘潭县增长29.5%,但个别县(市)出现下降。
三、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服务业领域投融资力度。一是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资金落到实处,以加大对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信贷为支持,民间投入为主体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投资体系。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服务垄断行业,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兴服务业,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三是加大整合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二)适时改革出台配套政策,增强实体企业盈利能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湘潭市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展的若干意见》、《湘潭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文件。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应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合理调控,加紧制定和完善本部门或者本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市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李立武]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