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近年来,湘潭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但从全国、全省服务业发展态势来看,全市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创新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就我国、省和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湘潭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全市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服务业的行业划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和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方法,服务业包括全部第三产业中的十五个行业门类,即: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还包括: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以及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二、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攀升。2012年以来,湘潭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攀升。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达到406.20亿元;2014年突破500亿,达到547.89亿元;2015年突破600亿,达到628.68亿元;2016年突破700亿,达到739.78亿元;2017年突破800亿,达到886.54亿元(详见表一)。
表一:湘潭服务业增加值统计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406.20 | 470.28 | 547.89 | 628.68 | 739.78 | 886.54 |
逐年增长量(亿元) | — | 64.08 | 77.61 | 80.79 | 111.10 | 146.76 |
(二)服务业增速超过二产业,居三次产业之首。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3.3%,增幅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超过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2014年,增速12.2%,增幅高出二产业1.6个百分点;2015年,增速12.8%,增幅高出二产业4.4个百分点;2016年,增速11.6%,增幅高出二产业5.0个百分点;2017年,增速12.3%,增幅高出二产业6.2个百分点,继2013年之后,连续4年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详见表二)。
表二:湘潭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GDP增长(%) | 12.3 | 11.0 | 10.7 | 9.6 | 8.2 | 8.3 |
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4.1 | 2.9 | 4.5 | 3.6 | 2.9 | 3.1 |
二产业增加值增速(%) | 13.3 | 10.9 | 10.6 | 8.4 | 6.6 | 6.1 |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13.1 | 13.3 | 12.2 | 12.8 | 11.6 | 12.3 |
服务业与二产业增幅之差(百分点) | -0.2 | 2.4 | 1.6 | 4.4 | 5.0 | 6.2 |
服务业与GDP增幅之差(百分点) | 0.8 | 2.3 | 1.5 | 3.2 | 3.4 | 4.0 |
以上数据表明,湘潭第二产业增速呈现下滑趋势,而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至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7%、32.7%、34.9%、36.9%、38.9%和43.1%,依次逐年提高0.3个、1.0个、2.2个、2.0个、2.0个和4.2个百分点(详见表三)。
表三:湘潭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 8.6 | 8.1 | 8.1 | 8.3 | 8.2 | 7.5 |
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 59.7 | 59.2 | 57.0 | 54.8 | 52.9 | 49.4 |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 31.7 | 32.7 | 34.9 | 36.9 | 38.9 | 43.1 |
(四)服务业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2年至2017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2.3%、11.0%、10.7%、9.6%、8.2%和8.3%,服务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个、4.4个、4.2个、4.5个、4.3个和4.8个百分点(详见表四)。
表四:湘潭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GDP增长(%) | 12.3 | 11.0 | 10.7 | 9.6 | 8.2 | 8.3 |
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 0.4 | 0.3 | 0.4 | 0.3 | 0.3 | 0.2 |
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 7.6 | 6.3 | 6.1 | 4.8 | 3.6 | 3.3 |
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 | 4.3 | 4.4 | 4.2 | 4.5 | 4.3 | 4.8 |
(五)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中有升。2012年至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1%、40.2%、38.9%、46.9%、52.7%和57.6%(详见表五)。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表五:湘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3.2 | 2.4 | 3.5 | 2.8 | 3.0 | 2.9 |
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61.7 | 57.4 | 57.6 | 50.3 | 44.3 | 39.5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35.1 | 40.2 | 38.9 | 46.9 | 52.7 | 57.6 |
(六)服务业投资总量逐年递增。2012年以来,服务业投资明显加大,投资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14年到2017年,服务业投资总量和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超过第二产业投资(详见表六)。
表六:湘潭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893.86 | 1214.92 | 1503.35 | 1805.40 | 1938.22 | 2204.88 |
一产业 | 12.65 | 15.17 | 23.05 | 30.46 | 13.21 | 14.81 |
二产业 | 465.45 | 621.13 | 727.78 | 868.25 | 938.92 | 1094.94 |
服务业 | 415.76 | 578.61 | 752.52 | 906.69 | 986.09 | 1095.13 |
二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 52.1 | 51.1 | 48.4 | 48.1 | 48.4 | 49.6 |
服务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 46.5 | 47.6 | 50.1 | 50.2 | 50.9 | 49.7 |
服务业投资增长(%) | 48.5 | 39.2 | 29.6 | 20.5 | 12.6 | 11.1 |
(七)服务业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渠道。2012年以来,湘潭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趋势(详见表七)。
表七:湘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情况表
年份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全市从业人员总数(万人) | 175.47 | 184.48 | 180.30 | 171.80 | 175.01 | 176.55 |
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 44.29 | 49.80 | 55.33 | 53.88 | 57.38 | 58.61 |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的比重(%) | 25.2 | 27.0 | 30.7 | 31.4 | 32.8 | 33.2 |
三、制约湘潭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发展任重道远。2012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规模、贡献率、结构等都开创了新的局面,但与全国、全省发展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6%,全省达到48.4%,省会长沙市达到49.0%,而湘潭只有43.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长沙市8.5个、5.3个和5.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倒数第三。数据说明湘潭服务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任重道远。
(二)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盈利能力较弱。纳入统计报表范围的企业规模不大,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空缺行业近三成,缺乏有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强的企业集团和品牌。以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为例,全市202家企业,大型企业仅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不到1%(0.99%);分布在23个行业大类中,而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的行业大类涉及32个,空缺行业9个;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1家,过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5家,服务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市场竞争波动较大,加之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制约,企业盈利不多。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2家中,有37家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面达18.3%。
四、进一步加快湘潭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深化改革,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创新是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但现有的创新支持政策,大多都关注实体产品的创新,或者说硬创新。服务创新具有高风险、知识产权难以保护、技术集成等特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失败的风险比较高,创新后保护成本很高,必须有充分的政策支持。从发达城市经济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是要创新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按照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完善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制订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引导资金投向重点发展的服务项目、服务行业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创新人才政策,鼓励服务业产学研联合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给予高端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其房祖和办公用房予以适当补贴。加快引进和培育服务业所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引进一批通晓国际规则的金融、贸易、信息、咨询服务等专业人才,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三是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业发展。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培育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实现服务业的赶超。重点支持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众包、分享经济、移动医疗、网络教育、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四是尽快梳理服务业相关政策措施,在进一步降低现代服务企业进入门槛,减少行政管制,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强化政策落实。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充分运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服务业加速发展。
(二)着力壮大服务业实体经济。企业是市场主体。主体强大,产业才强盛。只有把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我市经济发展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为此,我们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和扶持品牌服务业,逐步减少一般服务业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新兴的服务业种类和品种,增加服务业行业大类,扩大服务业实体经济规模,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引进“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含量,鼓励服务业企业专业化发展,推动优势服务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培育若干有特点、有品牌、有控制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如湘潭可以尝试将科技服务、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小而散的公司,组合成集团公司进行运作,以此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的服务业发展业态,增强跨区域辐射能力。
(三)着力培植服务业发展新亮点。比较分析全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可以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综合考虑以下七大服务业行业的着力发展。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紧紧围绕打造湘中南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快湘潭综合保税区、省级示范性园区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加工物流园,步步高生鲜物流配送基地等重点区域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和组建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和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形成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的物流发展格局。二是着力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强化区域功能定位,科学布局服务业,加快建设河西老城区核心商务圈、河东新城区建设路口中心商务圈、万达广场、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完善仓储、物流、电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等一条龙服务功能,立足长株潭、面向中西部、辐射全中国、连接海内外的超大型综合性新一代市场商贸群。三是支持发展现代金融业。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来湘潭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壮大证券市场,加速引进国际金融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地方金融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创新。四是突出发展全域旅游业。依托湘潭智能制造业、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围绕“一江两岸五山十八总”,对标5A级景区标准,加快建设“千里湘江第一湾”。实现窑湾片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开街运营,加快万楼片区“一馆五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宝塔片区整体开发,实现竹埠港片区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全线贯通湘江两岸防洪景观带,集中力量打造城市主轴。以“三山两水一湾一园”(韶山、昭山、隐山;水府旅游区、湘江旅游带;窑湾文化旅游街区;盘龙大观园)为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韶山“毛泽东成长之路”精品旅游为着力点,突出围绕全域旅游这个龙头,加大昭山示范区旅游休闲基地和隐山湖湘文化旅游基地的开发力度,保护好万楼、窑湾古街、关圣殿、鲁班殿、昭山古寺等历史文化遗产,全力打造湘乡水府庙、湘江沿江风光带等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全力支持开发湘潭盘龙大观园生态农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构建全域旅游网络。五是拓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互联网+”建设,搭建服务业信息平台,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品化,提高信息服务增值效益。推动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服务应用系统。扶持证券、金融、工业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信息应用软件业发展,推进各类公益性和商用大型数据库开发,发展信息服务业。六是积极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依托湘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一批产品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服务业企业。以湘潭高新区科技创新大厦、九华创业创新中心为载体,重点建设好机电工业创新技术平台、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与专利信息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扶持特色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七是积极推进现代养老业发展。2014年8月,湘潭获批全国首批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以此为契机,湘潭要紧紧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目标,坚持突出改革导向,强化政策创新,激发社会活力,科学合理推进全市现代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全市经济转型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业将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湘潭各级各部门理应结合政策和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伟人故里,大美湘潭”战略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情况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抓紧研究、试点、贯彻、实施服务业考评体制机制,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并突出抓好优惠政策在湘潭落地,以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