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余”的总要求,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共衡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形成了《衡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稿)。2018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为契机,加紧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衡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了解,衡阳市“六个强化”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一、强化系统谋划,布局全市“县级主导、乡级主责、村级主体”行动
衡阳县制定了三个《方案》,即《中共衡阳县委、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衡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衡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三个《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全县实际,明确了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战略安排、工作任务、工作措施等。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县级主导、乡级主责、村级主体”的工作机制,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产业强农,全面推进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强农行动。全市大力发展优质稻、油茶、油菜、药材、湘莲、蔬菜、生猪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如衡阳县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企业发展到225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6家、48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10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累计发展469家;全县新发展家庭农场45家,累计发展958家。角山米业今年成功申报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创建农业品牌,推进品牌强农行动。衡阳县已培育“天天见梳篦”、“角山硒米”、“喜传天下家居”、“西渡湖之酒”、“船山烟草”、“台源乌莲”、“寺门前土猪”十二大农业品牌,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1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2个。驰名商标“天天见”产品畅销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远销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成长为全国销量最大、技术最全面、产品最齐全的梳篦生产企业。
三是延长产业链条,推进融合强农行动。按照“市场—-品牌—-企业—-基地”的思路,做长做粗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衡阳县已培育106家乡村花园、乡村酒店、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农家乐、观光农场、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曲兰船山文化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荷塘月色、清花湾、等5个省级田园综合体,逐步创建国省级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推进科技强农行动。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强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广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应用。衡阳县努力发挥好农机补贴作用,研发、引进更多更适宜农业生产条件的农机具,积极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4.25万吨、97.7万亩,增产3.21万吨,节本增收1.3亿元。落实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13.13万亩,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256.1吨,节本增收915.14万元。
五是加强安全监管,推进质量强农行动。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衡阳县发展“三品”基地监测10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30.3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66.5万亩。涉及水稻、水果、旱粮、蔬菜、油料等方面,全县“三品一标”产品年产量达到32.98万吨。截止2018年底,全县已获证“三品一标”的“三品”37个,即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6个,无公害食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2个。
三、强化改善环境,全面铺开“三清理三拆除五整治”
一是突出集中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厂处理设施建设。通过整治,衡阳县已拆除农村废弃房4500栋、空心房4200栋,建设公厕561座,清理非法张贴和不规范的小广告6万余张,打捞清除河道、池塘漂浮物6000吨,拆除私搭乱建棚架3564个、广告牌2927块。全县基本上消除了暴露垃圾,马路市场规范有序搬迁,水体化肥养鱼得到遏制,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农户杂物堆放有序,农村正在一天天变美、变干净。
二是突出示范创建。近年来,衡阳县重点开展以整治95个村、创建15个示范村的“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的示范创建工程。全面启动“三清理三拆除五整治”(“三清理”即清理村巷道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杂草、漂浮物和障碍物等;“三拆除”即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农村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农村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五整治”即整治厕所,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和水体污实,整治裸房、赤膊房,整治农村陋习),实现村庄干净整洁。全县垃圾治理基本达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污水治理基本实现雨污分离,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实现人畜分离,家畜(禽)集中圈养,生活污水治理率50%以上。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厕所粪污基本达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2018年9月6日,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参观了县库宗桥镇华山村,反响较好,县委曾秀书记在会上全市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是突出结合特色。衡阳县把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5朵金花”。即以杉桥白石园片樱花、西渡梅花片梅花、渣江桃花堰片桃花、台源“荷塘小镇”荷花、库宗桥镇华山片油菜花所在村为中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下狠力、突出抓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2018年,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可望通过“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授牌。
四、强化乡风文明,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活动
一方面,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从衡阳县调查看到,全县各乡镇运用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强对大禹文化、船山思想、玉麟风骨、明翰精神等的宣传教育。乡镇结合各自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另一方面,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全县大部分乡镇、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监督红白喜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正在努力做到酒席菜不超过300元一桌、烟不超过10元一包,酒不超过50元一瓶,基本形成不攀比、不讲排场。通过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全县每年可节约资金1亿元以上,群众拍手称赞。
五、强化农村治理,开展“优秀家训、家规进万家”活动,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农村“雪亮工程”、综治中心、网格化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加强新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注重从优秀青年农民、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发展党员。广泛开展“优秀家训、家规进万家”活动,开展“三好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系列”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衡阳县在践行农村治理具体工作中,大力宣传库宗桥镇华山村新乡贤林辉耀。库宗桥镇华山村在村组改善人居环境活动中,一次性主动捐款达50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改造居住条件,改善粪污处理,建设花坛庭院,在全县闻名遐迩。
六、强化增收致富,鼓励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衡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县硬化村组道路190余公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130余处,建设4片高标准农田(即曲兰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片,台源台九、西渡陡岭梅花万亩示范片,渣江三湖(玉麟、琼瑶故居)示范片,关市鑫粤蔬菜基地示范片)。
二是提升农民就业增收能力。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8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5300人次。
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2018年开始,衡阳县重点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如衡阳县洪市镇泰山村,村集体经济一年收入在80万元以上。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孝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