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沙建筑业产值平稳增长
2018年,长沙建筑企业以“调结构、稳增长”为目标,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资质建筑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2018年建筑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平稳增长
2018年,全市资质建筑企业(包括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下同)企业完成总产值4957.72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332.25亿元,同比增长12.2%;安装工程产值270.41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他产值35.51亿元,同比增长12.9%。安装工程产值增速高出全市22.5个百分点。2018年,资质建筑企业完成装饰装修产值276.98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同比提高28.7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市24.2个百分点。安装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快速发展,是全市建筑业施工量新的增长点。
2、资质建筑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末,全市资质建筑企业692家,其中,特级企业13家、一级企业189家、二级企业242家、三级及其他企业248家分别占全市资质建筑企业的1.9%、27.3%、35.0%和35.8%,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长108家;其中,有建安工作量的资质建筑企业67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长104家。2018年,全市新增资质企业完成产值146.38亿元,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增长3.4个百分点。新增资质企业个数和工程量的不断增加,为全市建筑业产值平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3、大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全市资质企业中的特级企业13家,共签订合同额8025.02亿元,占全市签订合同额55.6%,份额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完成产值1996.27亿元,占全市建筑业产值40.3%,份额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240.49亿元,占全市在外省完成产值59.4%,份额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869.83万平方米,占全市60.1%,份额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签订合同、完成工程量、外省开拓能力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等都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
4、行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2018年末,按行业分类,全市共有房屋建筑业企业315家,占全市建筑企业个数的45.5%,完成产值3598.27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72.6%,产值同比增长11.7%,低于全市增速1.6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企业190家,占全市建筑企业个数的27.5%,完成产值1123.15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2.7%,产值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增速6.8个百分点。房屋建筑企业仍处于全市建筑行业的主体地位,排在次位的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对全市建筑行业发挥强力支撑作用,建筑行业结构转型升级得到调整和优化。
5、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2018年,全市建筑企业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注重挖掘潜力、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的人员结构,采取了一些减员增效的措施,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2018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上年劳动生产率为39.0万元/人,本年提高到41.5万元/人,同比增长6.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最高,达到50.1万元/人,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最低为集体企业,由于其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仅为24.1万元/人,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生产运行主要问题
2018年,长沙市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完善相关措施,全面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长沙建筑业市场中房建企业转型升级任务巨大,本土中小建筑企业实力不强,建筑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1、房建企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2018年末,全市建筑企业将近一半是房屋建筑企业,完成绝大部份的工程量。长沙的公共建筑,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展览中心、机场、车站、中央商务区等已基本建设完成,未来的房屋建设量减少,旧建筑的改造量增大,僧多粥少,房建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谋出路。
2、本土中小建筑企业实力不强
2018年末,全市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只有13家,占全市资质以上联网直报建筑企业个数的1.9%,权重很少。全市中小建筑企业(二级、三级及以下)490家,占全市个数的70.8%,签订合同额1611.8亿元,占全市合同额的11.2%;完成外省产值148.1亿元,占全市外省产值的7.1%;完成产值962.3亿元,占全市产值的19.4%。本土建筑企业绝大部份是中小企业,外埠开拓能力不强,综合实力的优势不明显。
3、建筑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2018年,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119.6万人,同比增长6.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万人,同比增长17.8%;现场施工人员68.3万人,同比增长19.2%。工程技术人员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11.6%,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建筑队伍整体素质依然偏低,农民工依然是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
三、对建筑业生产运行的建议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在长沙市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关于促进全市建筑业健康发展文件精神指导下,全市建筑业生产面临机会和挑战。
1、加快推进建筑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渐摆脱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的单一局面
未来的建筑市场,将从粗放的大规模建设到精确的小规模建设转型,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打造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城际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海绵城市等建设中,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2、加大对本土中小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准入门槛、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企业制度创新等方面以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充分发挥大型建筑企业的带动作用,带领本地中小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大型建设和外省开拓的能力,打造精品工程,树立长沙品牌,不断提高本土中小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指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农民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开设农民工学校,鼓励农民工获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待遇和归属感。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推动长沙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左 威]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