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衡阳市绿色发展助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衡阳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全市能源生产和消费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清洁能源生产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能源生产和消费运行情况

  (一)原煤产量呈下降趋势  

  随着工业煤炭消费替代削减工作的不断推进,煤炭需求不断缩减,煤炭生产呈现出逐年走低趋势。年初到7月煤炭产量增速呈下降趋势,从8月开始有所止跌回升,同比增长2.5%。

  (二)清洁能源发电增长势头良好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发电量7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其中火力发电量46.2亿千瓦时,同比持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发电量比重64.1%。全市电力生产清洁化步伐加快,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逐步提高。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清洁能源发电量1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发电量比重27.0%,其中,风力发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太阳能发电量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1.0%。

  (三)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保持低速增长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速同比增长0.9%,比上年降低4.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能耗增速增长3.4%,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比重18.6%;重工业能耗增速下降0.2%,比上年降低7.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比重81.4%。

  (四)能耗过万吨企业影响日益显著

  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1家,其中能耗过万吨企业31家,能耗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82.8%。

  (五)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提升

  2018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7%;第二产业用电量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其中工业用电量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用电量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居民生活用电量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

  二、能源供给和消费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耗能行业比重居高不下

  2018年,全市六大高耗能企业283家,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降低1.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比重84.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22.7%,同比下降4.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20.4%,同比增长1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17.1%,下降15.7%;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12%,增长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3.8%,增长6%;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重0.8%,增长1%。高耗行业普遍产品初级化,精深加工少,附加值偏低,使结构性能源消耗变得日益突出,工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二)以原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渐突出,我市严格控制煤炭消耗增量,但以原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能源风险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一旦国内、国际任何一个环节能源供给趋紧,能源的市场风险即刻显现,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三)清洁能源比重偏低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迫切要求全市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方面取得实质进展。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企业发电量比重仍然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效水平还需提高。当前,生态环境约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矛盾逐步显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市将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能源产业必将为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一)坚持低碳优先,促进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调整

  政策鼓励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加快实施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减少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改善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依赖煤炭的格局,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升级步伐,实现产业用能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利用优质的太阳能资源、水能资源优势,引入企业生产建设领域,降低企业经营消耗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优化技术管理水平与合理配置现有自然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少投入、多产出,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二)不断完善措施,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管理

  强化对所属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管理,加强指标监测分析,做到科学预测、及时掌握企业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推动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效评价,加大对高耗能行业节能评估和审查力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督促企业制定节能目标,健全日常节能管理制度。适时启动节能预警方案,采取必要的督查行动。

  (三)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既要在特殊阶段、重点领域强力治标,又要瞄准源头、抓住关键着力治本。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问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全市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态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围绕推动能源清洁化,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着眼提高运输效能,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借势乡村振兴,加快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谢德能]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1-3月长沙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下一篇:长沙汽车消费市场亟待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