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桃源县竹业发展新强音有待重新奏响

  桃源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地总面积38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47%,森林资源以楠竹、油茶、杉木、马尾松为主。其中楠竹面积64.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6.6%,有“中国竹子之乡”之美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桃源县竹业开发利用出现了明显滑坡的迹象,桃源南路乡镇加工竹凉席的繁荣景象不再,竹业仅成为有情怀的企业家默默坚守的阵地,竹业发展新强音有待重新奏响。

  一、竹业发展的现状

  (一)竹林资源非常丰富。桃源县地处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楠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县楠竹资源十分丰富,最大连片面积18万亩,全县90%以上的楠竹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丘陵区的13个乡镇,立竹蓄积近亿根,每年可出产原竹1000万根以上,楠竹具有杆长、茎粗、壁厚、竹节长、纤维韧性强、利用率高等其他竹乡不可比拟的特点,是理想的竹业加工原材料。特别是兴隆街、杨溪桥、沙坪、夷望溪、茶庵铺等乡镇莽莽竹海又是开发生态旅游之圣地。

  (二)竹业加工有待加强。一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竹产品技术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产品单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名牌产品、自主创新的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慢。二是缺少"航空母舰"式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偏小,设备落后,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虽然在当前阶段下有重要作用,但从长远来说,无法驰骋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林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三是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太少。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家族式管理的色彩较浓。

  (三)竹业企业积极转型。随着外围市场的萎缩,桃源南路几乎家家户户生产凉席、竹工艺品、竹条等初加工的繁忙场景不再有,桃源竹业加工企业也仅仅剩下20余家,其中跃宇竹业、长笛龙吟是桃源竹业加工的龙头企业。近些年来,跃宇、长笛龙吟两家企业积极谋划转型,跃宇计划筹建中南百竹熊猫园,开发高档竹家具,积极拓展市场,力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长笛龙吟果断丢弃凉席、竹炭加工,转型生产高密度竹户外板材,市场销路良好,2019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亿元。

  二、竹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竹林培育管护明显下坡。近些年来,全县楠竹资源基本处于自生自灭、自然增长状态,大部分楠竹未得到有效培育。一是楠竹项目资金投入少。每年只能从森林抚育项目资金中整合极少部分用于楠竹示范片建设,低改面积不到2000亩;二是采伐无序越砍越败。竹农砍伐不规范,没有号竹习惯,又缺少竹材道,见大的就砍,见方面处就砍,没有遵照“砍老留幼、砍小留大、砍密留稀”原则,竹林越砍越败;三是竹子价格走低竹农积极性不高。相比十年前,竹子的价格下降了三成以上,加上拖运和人工搬运成本上涨较快,收入不足以抵消投入的成本,无利润可言,竹农不得不抛弃竹林管护另谋致富门路。

  (二)竹林开发利用明显不足。一是竹子加工链条不完整。竹业开发的产品主要有竹工艺品、绿色食品、生活用品、建材装饰材料、制浆造纸和观光旅游等方面。桃源县竹业加工产品主要是竹片、竹帘、竹筷、竹架板、竹菜板、竹户外板材等低端产品,处于竹业加工链条的初级阶段。二是加工能力小利用率低。全县境内加工生产楠竹用量不足300万根,并且仅利用大约一半,竹蔸、竹壳、竹梢、竹尾、竹枝、竹节、竹灰、竹叶等资源均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而升值空间有限。竹笋更是待字闺中,无人加工。三是与第三产业融合不足。开办竹林公园是与第三产业融合重要途径,夷望溪、茶庵铺等乡镇有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可待开发利用。

  (三)竹企带动作用明显不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旗舰企业的带动。全县在竹业加工方面尚未有大型或超大型企业。目前全县仅有跃宇竹业、长笛龙吟两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两家企业年产值合计不足1亿元,并受原料、技术、资金的影响,加工精度深度难以突破,致使楠竹的深加工裹足不前,也无法带动竹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小型竹业加工企业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全县仅有24家竹业加工作坊,个体户也只有7家,合计产值也不足1亿元,生产的产品仅仅是竹业初级产品,对楠竹的消耗有限。正是因为竹业企业加工需求不足,导致全县竹子价格始终在地位徘徊,竹子的综合利用远远滞后。

  三、竹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培育管护,做优原竹基地。一是政府加大投入。整合项目资金,从林业非税收入中设立毛竹发展专项资金,建议按1万元/公里的标准给予集材道修建补助,激发林农毛竹低改、集材道建设及林业有害生物的群防群治的积极性。二是调整竹种结构。目前全县竹类品种主要是楠竹,其他经济效益较高和珍贵的竹子较少,因此要积极开发乡土经济竹,引进方竹、紫竹、棕竹、罗汉竹、满天星、佛肚竹、龟甲竹、湘妃竹、金镶玉竹等优良竹种,使全县的竹林品种齐全、布局合理,提高竹类观赏价值,为开发竹林旅游、开辟竹子公园创造条件。三是企业加强流转。加大林地流转力度,通过林地确权,使楠竹经营权向企业、作坊大户、楠竹产业协会集中。按照企业加工所需培育楠竹材用林、笋材两用林、笋用林、观赏林等功能示范基地。

  (二)大力培育企业,做足加工文章。一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农户”、多个小企业+1个大企业、楠竹产业协会+基地、协会+农户加工等多种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加工需求、资源特点,培育不同的加工生产基地,特别是大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产品基地,定向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竹产品加工的竹资源。二是延长加工生产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优质竹资源生产基地,大力完善和提升竹加工、竹林下经济、竹旅游、竹文化等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三是创优竹产品品牌。要整合现有优势产品资源,做精做细,创立桃源自己的特色品牌,并加以推广宣传;要发展产学研形式,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打入市场;充分利用移动竹业平台、竹业网站等多种形式扩大声势,使产品叫得响,效益高。

  (三)积极培育环境,做好保障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县成立竹产业办,明确一名有情怀有能力的县领导主抓楠竹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在发展本地企业的同时,既要引进外地大企业,用大企业带动多个小企业;也要引进并培养多家小企业,让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吸引大企业。二是出台政策,大力引导。加快制定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体系,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价、用地优待、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建立园区,筑巢引凤。建立林业产业园,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有一定规模企业入住产业园。建立楠竹加工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合作,为落户本地的大企业找配套小企业,帮小企业找订单生产的大企业,一环套一环,让大企业集中精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创新产品品牌,同时也带动小企业快速发展。

 

[供稿:桃源县统计局 姚爱民]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上一篇: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下一篇:1-5月湘潭市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