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先进制造业引进培育 着力推动益阳高质量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按照 新型工业化理念,不断吸收运用信息、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发展起来的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管理效率强、经济效益优的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新兴制造业,也包括传统制造业的先进部分。十八大以来,益阳市规模工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作为益阳工业重要支柱,发展质量齐升,有力地带动和支撑了益阳工业发展。
一、发展现状
益阳先进制造业行业分布于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10多个行业大类。十八大以来,益阳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8年,益阳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未含中联重工沅江分公司,2018年转长沙法人公司统计,下同),实现增加值127.8亿元,是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1.4倍,占到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2.3%。二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十八大以来,益阳先进制造业增速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8.3%,特别是2017年、2018年增速明显开始快于规模工业。2018年,益阳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高于规模工业1.4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趋强。三是企业规模逐渐壮大。2018年,益阳共有先进制造业企业274家,比2012年增加123家,企业数量是2012年的1.8倍。2018年,年产值过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达5家,比2012年多4家;2018年底全市在主板上市企业达6家,比2012年多3家。
(二)主要产业发展平稳。十八大以来,先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先进装备工程机械和先进医药制造三大主要产业发展平稳,推动益阳先进制造业品级有效提升,向“智造”模式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益阳的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业,2018年益阳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4.7亿元,总量占先进制造业的58.5%,是2012年的1.5倍,2018年比上年增长13.0%,是益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工程机械实现增加值33.0亿元,总量占先进制造业的28.8%,是2012年的1.8倍,2018年增长6.8%;先进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总量占先进制造业的7.4%,是2012年的1.4倍,2018年增长1.3%。三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16.9亿元,总量占到先进制造业的92.9%,是2012年的1.6倍,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
(三)高新技术推力十足。先进制造业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高新企业更以其先进性和创造性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已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2018年,益阳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占到206家,占比75.2%,企业个数是2012年4.7倍;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6亿元,增加值是2012年的1.7倍,增加值占先进制造业比重达82.9%,较201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先进制造业6.1个百分点。
(四)非公经济主导性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领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强有力的主导力量。2018年,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4.8元,是2012年的1.5倍,总量占到先进制造业的97.7%,比重较2012年提高5.9个百分点;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增速快于先进制造业0.2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先进制造业在益阳的发展过程看,近年来逐渐加快,但仍然存在企业较少、经济总量较低、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不长等问题。
(一)产业集中过于单一。益阳先进制造业中的行业结构相对单一,行业覆盖面窄,且集中在产业链行业中低端,而技术先进、市场前沿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层次结构偏低。先进制造业中占比最大的先进电子信息业占比近六成,其中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类,2018年这类企业占比达68.4%。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益阳还未有企业涉及;发展前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制造业和环保、社会公共服务设备制造业合计仅占先进制造业的2.4%;先进医药制造业中仅中药饮片加工相对较大,占到3.3%,其他化学药品原料药、生物药品制造相对较小,均仅占0.8%,兽用药占比更小。
(二)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益阳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产品产业链短,重招商引进、轻消化吸收,重基础投入、轻技术研究,重产品产出、轻产业配套等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自主研发意识比较淡,关键的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以发展较好的先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例,企业基本以生产电子元器件等为主,依赖益阳原有电子元器件产业优势,虽已进入机器化生产时代,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科技含量,产品外形也从大个头到小米粒等多样,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技术含量高、面向使用终端一体的企业,更没有本土的原材料到使用终端完整产业链产品。由于缺乏创新的技术,产品附加值偏低,利润率不高,2018年益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3.3%,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制造业增加值率早在2012年就达到35%以上,更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超过45%,益阳与之相比差距较为明显。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益阳先进制造业以园区经济为重要依托,分布集中在各区县(市)工业园区中,但区县(市)分化较为严重,发展不平衡。从区县(市)分布看,2018年先进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益阳城区,其中赫山区占比最大,企业数占到全部28.5%,经济总量占全部40.4%;资阳区企业占20.4%,总量占21.4%;益阳高新区企业占22.6%,总量占15.6%。这三个区先进制造企业单位数合计占全市比重达71.5%,经济总量占77.5%,其他5个区县(市)的单位数比重仅占28.5%,总量除桃江县占比11.2%外,其他均低于5%。从园区分布情况看,2018年园区先进制造业单位数占到全部的81.0%,其中益阳高新区、龙岭工业园、长春经开区分别占到27.9%、24.8%、21.6%。
三、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变革,全球制造业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制造业中智能技术、新材料、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新技术蓬勃兴起,先进制造业创新步伐持续加快。
(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日趋显著。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各级政府在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也在传统产业升级、智能技术运用上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并在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与营运成本的降低上取得了硕果。如艾华集团、奥士康、宇晶股份等企业生产电子器件,已经全部采用自动化精密设备进行生产;华翔翔能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生产智能型全地埋式变电站;鑫海绳网公司运用新材料制成的高性能化和复合新材料绳网;旭荣制衣等纺织企业的由一人操作的智能裁剪机,能干出原来几个人的工作量;华莱、益阳茶厂等制茶企业的智能化自动控制生产线,已经改变原传统手工制茶效率低等等。
(二)产业空间布局日益集中。先进制造一般以区域发展总体为战略,进一步提高优化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益阳也不外如此,从2012年开始大力推进“园区兴工”战略,从目前情况看,其中96.4%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规划或布局在园区。园区引导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综合考滤到了资源能源、环境、市场、技术、产业配套、生产要素等因素,制定实施重点行业布局,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目前,益阳每个区县(市)都有了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都在努力把园区建设上规范、有特色、能创新的发展之路。
(三)企业间协调发展愈益重要。随着市场与技术竞争的升级,企业将在市场中优胜劣汰,而只有通过各种创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企业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须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加大对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调动各方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随着艾华集团、奥士康等大型企业科研、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益阳一批中小电子生产企业改进工艺,使其产品也同样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有创新就必会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各类资金会加大投入,推动工业扩大有效投资,为工业经济注入新鲜活力提供后劲。工业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速也是稳增长、促就业,以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日益紧迫。制造业有先进的表现必须有高技能的人才队伍,这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尽快找到一条适合益阳高技能人才成长开发途径,才能满足益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开发途径。益阳发展较好的三一中阳公司拥有技能人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均超过从业人员的60%,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在市场保持常胜不衰。但是从益阳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整体情况看,有技能(职称)的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9.2%,远远达不到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与科技和管理人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建议
先进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和改革,益阳必须根据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条基本方针,结合市场需求,扩大总量,盘活存量,用高新技术撑起先进制造业“龙头”,将“先进制造”打造成为“先进智造”。
(一)引进培育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益阳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时,要确保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平稳发展这一前提,既要引进企业扩大总量,又要培育企业盘活总量,加快推进企业向智能化转型。一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益阳传统优势产业曾经为规模工业发展注入过强劲动力,有部分产品到现在仍为市场热门所需,但也有部分产品因跟不上社会而出现相对过剩。对此,政府、企业都要继续推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明确实施技术改造的方向,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使传统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引进培育新兴产业这一增量。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未来和方向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作为下阶段发展重点目标,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的引进培育,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工业智造技术,打造益阳工业先进制造转变成为“先进智造”,强力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全面倡导自主创新。一是倡导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政府主管部门要将企业转型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资金投入上给予激励,帮助企业创新,并强化企业负责人思想意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二是引导企业提升合作研发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寻求与高校、研发机构的力量整合,将先进技术、资金投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动态监测和提升技术消化能力,达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
(三)有效推动差异化发展。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区位、资源、产业、技术等优势,应当依托这些优势,找准发展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对当地工业的带动作用。一是各地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谋划好产业用地、布局,优化经营环境,利用好财税支持、融资渠道、人力资源调配,做好绿色发展情况监测以及其他监管、服务等。二是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仍要以园区为载体,按照差异化发展理念,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打出品牌,做大做强。益阳各地,可在原有的产业上进一步深度打造,如资阳区食品加工、电子线路板产业;赫山区电子、医药先进制造业;益阳高新区装备制造配件制造业;南县、大通湖区的纺织、食品加工产业;桃江的竹产品加工产业;沅江的工程机械、船舶制造产业等。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黄炜辉]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