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国:土家抢年
土家族过年有大年、小年之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九过大年。其实,世居武陵山脉的土家人进化得快,与汉、苗杂居,生活习性早已汉化了,只有老辈人仍坚守着过大、小年,年轻人只过农历春节。
31个乡镇的经济普查基本搞完,只剩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的入户登记了。父亲早就电话催逐着回家过大年。闲遐之余,一家三口踏上归程,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土家山寨。
雄伟的洛塔界白雪皑皑,转播塔架的冰挂在煦日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寂静的山村白云朵朵,炊烟袅袅,几抺斜阳,南归的大雁在上空飞翔,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小溪边浣衣,结冰的田里一群嬉笑的幼童正坐在长板凳上滑冰,有的或打着雪仗。行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一幢幢洋房印入眼睑,楼上的老者吹着竹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优扬的笛声勾住了我的过往和阵阵乡愁,远处漂来了土家腊肉的香味……
年三十凌晨,父母就办年忙开了,煎、煮、炸、炒、蒸;鸡、鸭、鱼、肉共十四大碗,六点座席,抢年开始。先是鞭炮烟花齐鸣,谁家燃放的时间越长、鞭炮声越响就意味着丰收喜庆和富有,哪家抢在前就意味着越勤劳。于是,天未放亮,彭家放了田家放,向家放了李家放,一家接着一家,足足燃放了两个多小时,“边吃边等天亮”成了土家人过年的特色。在堂屋里手端盛有猪头、茶、酒的条盘,面对着“天地国亲师位”的家先虔诚下跪,奠酒三滴,点燃香、纸、蜡烛,祭拜上苍和先人,接着在土地堂、栏舍、水井边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祭祀仪式完后才团年,在土家吊脚楼上三代同堂,长辈坐上席,席下一盆碳火,吃着土家腊肉、喝着母亲酿制的“包谷烧”,听父亲讲述着祖先进入湘西做手艺的往事,为长辈寄上真诚的祝福,温存孝敬。父亲七十多岁,精神矍跞,知晓国家大事,话匣子一打开,谈到了我的本职业务,“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度怎样了?难不难啊?”我说:“怎么不难,有的企业找不到法人,有的已变更地址,个体户不愿配合”,他说:“你们要大力宣传,讲清普查的作用和意义,要求村、居、社区干部配合,像召市镇那样,由村干部带路,驻村干部和普查员上门,发动我们这些老党员、人大代表、老村干部参加就好搞多了”,是啊,父亲年逾古稀,还关心大事,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并配合普查员完成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如今农村发展快,小康不会太远,我都五位数了”,父亲的脸上荡着幸福的笑容……
谈笑间,天已破晓,一抹金色从洛塔界喷薄而出,照耀着宁静的土家山寨。在土家过年,边吃边等天亮,吃着土家人的丰收和喜悦,回味着土家的过去,谋划着土家人的小康和未来。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已经来临,我踏上了新的征程,融入了土家人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远处山坡上“送亮”的爆竹声在山谷中回荡,母亲送行的双手在半空中摇晃,回眸一望,热泪流淌,一股乡愁潸然泪下……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俞正国]
[责编:徐林]